词典 蒐慝 蒐慝的意思
sōu

蒐慝

简体蒐慝
繁体
拼音sōu tè
注音ㄙㄡ ㄊ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ōu,(1) 草名。即茜草。《説文》。【组词】:“蒐,茅蒐,茹藘。人血所生,可以染絳。”《山海經•中山經》:“(釐山)其陽多玉,其陰多蒐。”郭璞注:“茅蒐,今之蒨草也。”(2) 春天打猎。《爾雅•釋天》。【组词】:“春獵為蒐。”郭璞注:“搜索取不任(妊)者。”《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穀梁傳•昭公八年》:“秋,蒐于紅。正也。因蒐狩以習用武事,禮之大者也。”漢張衡《東京賦》:“岐陽之蒐,又何足數。”(3) 检阅;军事演习。《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组词】:“齊社,蒐實,使客觀之。”杜預注:“祭社,因閲數軍器,以示薳啟疆。”《國語•晋語四》:“乃大蒐于被廬,作三軍。”《新唐書•王沛傳》:“沛明示法制,蒐閲以時,軍政大治。”(4) 聚集。《爾雅•釋詁下》。【组词】:“蒐,聚也。”郭璞注:“蒐者,以其聚人衆也。”《左傳•成公十六年》:“蒐乘補卒,秣馬利兵。”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九十三:“任賢使能,信賞必罰,蒐卒豐財,以謀大舉。”(5) 搜集;寻求。《文選•陸機〈辨亡論〉》。【组词】:“於是講八代之禮,蒐三王之樂。”李善注:“蒐與搜,古字通。”《宋史•職官志四》:“以稱朝廷蒐補闕軼,緝熙彌文之意。”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隋文父子,篤尚斯文,訪輯蒐求,不遺餘力。”(6) 隐匿。《左傳•文公十八年》。【组词】:“靖譖庸回,服讒蒐慝,以誣盛德。”杜預注:“蒐,隱也。”(1) 同“䕇”。《集韻•賄韻》。【组词】:“蘭,艸名,懷羊也。或省。”

tè,(1) 奸邪,邪恶。【例句】:隐慝(人家不知道的罪恶)。(2) 阴气。(3) 灾害。【例句】:“以伏蛊慝”。

蒐慝的意思

蒐慝 [sōu tè]

1. 详见“搜慝”。


蒐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崇饰释义:⒈粉饰;夸饰。《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皞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不復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至云 太上老君 相次传授 舜 为琴,崇饰过甚,非予所敢闻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上曰:‘比欲下詔罪己,避寝撤膳,又恐近于崇饰虚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迨 裴鉶 著书,径称《传奇》,则盛述神仙怪譎之事,又多崇饰,以惑观者。”⒉装饰,修饰。《三国志·魏志·高堂隆
    • 2.
      庸回释义:⒈同“庸违”。回,通“违”。《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皥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 穷奇。”杜预 注:“庸,用也;回,邪也。”杨伯峻 注:“回、违古多通用也。”《后汉书·刘瑜传》:“幸得引録,备答圣问;泄写至情,不敢庸回。”⒉指用心不良之奸邪小人。宋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特愿陛下留意其远者大者,必欲登俊良,黜庸回,总览众才,经略世务。”《明史·秦金传》:“即位之初,逐庸回,任耆旧。”
    • 3.
      搜慝释义:隐慝。隐瞒为恶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杜预 注:“蒐,隐也。”
    • 4.
      穷奇释义:⒈古代恶人的称号。 谓其行恶而好邪僻。《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皡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杜预 注:“谓 共工。其行穷,其好奇。”孔颖达 疏:“行恶终必穷,故云其行穷也;好恶言,好谗慝,是所好奇异於人也。”⒉传说中的神名。《淮南子·墬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 注:“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桀两龙,其形如虎。”⒊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邽山 ﹞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郭璞 注:“或
    • 5.
      阴隐释义:暗地,暗中。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清 洪亮吉 诂:“阴慝,谓阴隐为恶也。”

蒐慝(sout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蒐慝是什么意思 蒐慝读音 怎么读 蒐慝,拼音是sōu tè,蒐慝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蒐慝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