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弱 [pín ruò]
1. 贫穷衰弱(多指国家、民族)
英[poor and weak;]
贫弱 引证解释
⒈ 谓国贫兵弱。
引《管子·形势解》:“主之所以为罪者,贫弱也。故国贫兵弱,战则不胜,守则不固。”
汉 陆贾 《新语·本行》:“然功不能自存,威不能自守,非为贫弱,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於天下也。”
⒉ 穷苦弱小的人。
引《史记·周本纪》:“命 南宫括 散 鹿臺 之财,发 鉅桥 之粟,以振贫弱萌隶。”
《旧唐书·良吏传上·韦景骏》:“时 河 北飢, 景骏 躬抚合境,村閭必通赡恤,贫弱独免流离。”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数年以来,锻鍊刑狱,至二万二千餘事,而诉理所纔八百餘事,则知贫弱不能自诉,及流移死亡而无人为雪理者,皆在八百事之外也。”
⒊ 贫穷衰弱。
引《后汉书·贾复传》:“旧内郡徙人在边者,率多贫弱,为居人所僕役,不得为吏。”
《晋书·隐逸传·鲁褒》:“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而外,也没有什么异样。”
⒋ 贫乏;薄弱;低劣。
引章炳麟 《文学说例》:“案美语贫弱,亦如日本语,不得不藉於他国输入。”
毛泽东 《论持久战》九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中国 方面又还保存着技术贫弱这种情况。”
聂绀弩 《诸夏有君论》:“当世人主为谁,虽非我辈贫弱之脑筋所得而知,但在两公尊脑,必然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
国语词典
贫弱 [pín ruò]
⒈ 贫穷衰弱。
引《史记·卷四·周本纪》:「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
反富强
贫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名田释义:以私名占有田地。《史记·平準书》:“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司马贞 索隐:“谓贾人有市籍,不许以名占田也。”《汉书·食货志上》:“限民名田,以澹不足。”颜师古 注:“名田,占田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宋史·食货志上一》:“豪强兼併之患,至今日而极,非限民名田有所不可。”明 归有光《隆庆元年浙江程策》之三:“故 董仲舒 欲稍近古,限民名田,以塞兼并之路。”
- 2.
呰窳释义:苟且懒惰;贫弱。
- 3.
国无捐瘠释义:瘠:瘦弱;捐瘠:贫弱以至死。国内没有因贫困饥饿而死亡的人。
- 4.
曲文释义:⒈犹曲法。曲解法律条文。谓不依照法律条文治罪。《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其治务在摧折豪彊,扶助贫弱。贫弱虽陷法,曲文以出之。”⒉戏曲中的唱词。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
- 5.
桐城派释义:清 代散文流派。 其代表人物 方苞、刘大櫆、姚鼐,皆 安徽 桐城 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学习先 秦、两 汉 及 唐 宋 八大家散文。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是 清 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 6.
殍殣释义:⒈饿死。唐 张廷珪《请河北遭旱涝州准式折免表》:“天灾所降,年穀莫登,在於贫弱,或至殍殣。”⒉指饿死的人。宋 沉括《梦溪笔谈·官政一》:“皇佑 二年,吴 中大饥,殍殣枕路。”《明史·五行志三》:“赤地千里,殍殣载道。”
- 7.
理纳释义:办理缴纳。宋 范仲淹《奏为赦后乞除放祖宗朝欠债》:“其勾当人亡殁年深,只追贫弱子孙理纳,并不知祖父如何少欠,似此刻剥伤民,岂陛下爱育生灵之德!”
- 8.
羸民释义:贫弱之民。
- 9.
苍白无力释义: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 10.
薪苏释义:⒈柴火。《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郡民 朱百年 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民给其薪苏。”宋 司马光《迂书·释迂》:“树之一年而伐之,则足以给薪苏而已。”《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刘后 ﹞专务蓄财,其在 魏州,薪苏果茹,皆贩鬻之。”⒉樵采。《南史·羊希传》:“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託。”
- 11.
蜂气释义:亦作“蠭气”。锋锐之气。亦谓富有锐气。蜂,通“锋”。《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彊壮蠭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率多果敢之计,莫为持难。”颜师古 注:“蠭与锋同,言锋锐之气。”严复《主客平议》:“夫 中国 丁今时之厄运,谓之贫弱可耳,然尚足以肤立于列强相軛之世,得一二老成人为维持其纪纲,则庶几可以治,治则庶几可以强。乃使蠭气者起而乘之,将外之则海水羣飞,内之则瞻乌靡之。”
- 12.
贫国释义:⒈贫穷落后的国家。⒉使国家贫弱。
- 13.
贫寡释义:⒈犹贫弱。《旧唐书·魏徵传》:“然 隋 氏以富强而丧败,动之也;我以贫寡而安寧,静之也。”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宣帝十二》:“故 充国 持重以临之,使其贫寡之情形,灼然於吾吏士之心目。”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安有富四海,而以贫寡闻。”⒉指贫民。《魏书·释老志》:“请听 荀子 等还乡课输,俭乏之年,周给贫寡,若有不虞,以拟边捍。”
- 14.
贫弱释义:贫穷衰弱(多指国家、民族):旧中国国力贫弱。
- 15.
贫露释义:贫弱。
- 16.
雪理释义:洗雪审理。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五:“数年以来,锻鍊刑狱,至二万二千餘事,而诉理所纔八百餘事。则知贫弱不能自诉及流移死亡而无人为雪理者,皆在八百事之外也。”
- 17.
髦耋释义:高年长寿。 髦,通“耄”。清 方履籛《清故江西广信府知府康公神道碑》:“即为设严禁,宣明教,延诱髦耋,賙养贫弱,未及朞月,釐然更悔。”参见“耄耋”。
- 18.
黄馘释义:黄瘦的脸。借指贫弱、年老者。《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閭阨巷,困窘织屨,槁项黄馘者,商 之所短也。”成玄英 疏:“头面黄瘦而馘厉。”宋 苏轼《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向之食於四公子、吕不韦 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於布褐乎?”明 李贽《大臣传四·文彦博》:“君子固乐於嚮用矣,彼小人者独肯甘心老死于黄馘乎?”康有为《大同书》己部第一章:“故丰年而儿号寒,有业而妻啼飢,寡母倚门而黄馘,老翁曝日而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