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请 [gào qǐng]
1. 申请;请求。
2. 请托。
4. 指拜谒等交际活动。
告请 引证解释
⒈ 申请;请求。
引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寄 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
⒉ 请托。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张文定(张方平)庆歷 中草两制。
引《荐举勅》云:‘盖举类之来旧矣。三代之盛王,其必由之。如闻外之议云:是且启私謁告请之弊也。予不以是待士大夫,何士大夫自待之浅耶?’”
⒊ 指拜谒等交际活动。
引《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 唐 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
告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典谒释义:⒈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明 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⒉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刘鲁风,江西 投謁所知,颇
- 2.
告请释义:⒈申请;请求。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九:“寄 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⒉请托。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张文定(张方平)庆歷 中草两制。《荐举勅》云:‘盖举类之来旧矣。三代之盛王,其必由之。如闻外之议云:是且启私謁告请之弊也。予不以是待士大夫,何士大夫自待之浅耶?’”⒊指拜谒等交际活动。《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唐 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
- 3.
复逆释义:臣民上书告请。
- 4.
形成之诉释义:原告请求法院运用判决变动已成立或既存的民事关系(或民事权利)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之诉。
- 5.
控免释义:告请免去。
- 6.
确认之诉释义:是指原告请求人民法院确认自己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请求。确认之诉就是要求确认权利关系或法律关系之诉,承认这种请求的判决被称为确认判决。
- 7.
祈请释义:⒈向神祷告请求。⒉泛指请求。
- 8.
禁籍释义:⒈犹秘籍。秘藏的珍贵书籍。《晋书·荀崧传》:“西阁东序,河图祕书禁籍;臺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⒉记有姓名、年龄、身份等的竹片,悬于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后亦泛指登载宫中供职人员姓名、身份的册籍。宋 叶适《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因兹告请,遂曲軫於深慈;悉与荡除,俾再通於禁籍。”宋 岳珂《桯史·吴畏斋谢启》:“民兵文具,禁籍虚员。”明 李东阳《题屠司寇元勋小像》诗之一:“科名随禁籍,从此达宸旒。”
- 9.
长告释义:⒈旧时官吏告请长假。唐 白居易《百日假满》诗:“长告初从百日满,故乡元约一年迴。”《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申天规 昨乞长告,访求其父。”⒉常用为辞职的婉辞。金 元好问《出京》诗:“从宦非所堪,长告欣得请。”参见“长休”、“长休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