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遣 [mì qiǎn]
1. 秘密派遣。
密遣 引证解释
⒈ 秘密派遣。 《晋书·刘琨传》:“刘元海 时在 离石,相去三百许里。
引琨 密遣离间其部杂虏,降者万餘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胡忠安》:“且曾受 文皇 密遣,潜使天下十年,又能白 仁宗 在青宫之诬,故始终恩礼不替云。”
密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偷曲释义:唐 元稹《连昌宫词》:“李謩 擪笛傍宫墻,偷得新翻数般曲。”自注:“又 玄宗 尝於 上阳宫 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詰验之,自云:‘某其夕窃於 天津桥 玩月,闻宫中度曲,遂於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 长安 少年善笛者 李謩 也。’玄宗 异而遣之。”后常以此事入诗词戏曲。清 洪昇《长生殿》有《偷曲》一出,即言其事。
- 2.
刳割释义:剖杀;切割。 《北史·穆崇传》:“后 刘显 之逆,平文皇帝 外孙 梁眷 知之,密遣 崇 告 道武。眷 谓 崇 曰:‘显 若知之,虽刀剑刳割勿泄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是日,腰斩 用之(吕用之),怨家刳割立尽,并诛其族党。”
- 3.
劳薪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 尝在 晋武帝 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按,旧时木轮车的车脚吃力最大,使用数年后,析以为烧柴,故云。宋 苏轼《贫家净扫地》诗:“慎勿用劳薪,感我如薰蕕。”清 赵翼《哭璞函之讣》诗:“迢递何年寻宿草,驰驱到死作劳薪。”清 黄景仁《杂感》诗之三:“文倘有光真怪石,足如可析是劳薪。”
- 4.
即真释义:⒈谓由摄政或监国而正式即皇帝位。 《汉书·王莽传上》:“莽 即灭 翟义,自谓威德日盛,获天人助,遂谋即真之事矣。”《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尧 乃命 舜 代己摄政…… 舜 年八十一即真。”宋 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道君 自 燕山 密遣使臣齎来,领中有亲书八字,曰:‘便可即真,来救父母。’”《东周列国志》第一○三回:“少主嗣位,而君辅之,如 伊尹、周公,俟王之年长,而反其政;若天与人归,遂南面即真。”⒉谓官吏由代理而转为正式职务。《三国志·蜀志·杨洪传》:“亮 於是表 洪 领 蜀郡 太守,众
- 5.
司花女释义:唐 颜师古《隋遗录》卷上:“长安 贡御车女 袁寳儿,年十五,腰肢纤堕,騃冶多态。帝宠爱之特厚。时 洛阳 进合蒂迎輦花……帝命 寳儿 持之,号曰司花女。”后用以指管理百花的女神。宋 范成大《雪后守之家梅未开呈宗伟》诗:“定知司花女,未肯嫁娉婷。”宋 李曾伯《道间怀益昌总所海棠》诗:“凭谁警戒司花女,密遣轻阴谨护持。”
- 6.
密遣释义:秘密派遣。 《晋书·刘琨传》:“刘元海 时在 离石,相去三百许里。琨 密遣离间其部杂虏,降者万餘落。”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胡忠安》:“且曾受 文皇 密遣,潜使天下十年,又能白 仁宗 在青宫之诬,故始终恩礼不替云。”
- 7.
寇掠释义:侵犯劫掠。《后汉书·冯绲传》:“武陵 蛮夷 悉反,寇掠 江陵 间,荆州 刺史 刘度、南郡 太守 李肃 并奔走 荆 南,皆没。”《周书·陈忻传》:“魏孝武 西迁之后,忻 乃于 辟恶山 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寇掠 东魏,仍密遣使归附。”宋 苏辙《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秋冬之交,贼马肥健,时出寇掠。”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突厥 所以经常寇掠 关中,目的在夺取 长安 积聚的财富。”
- 8.
李衡奴释义:《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 太守 李衡”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 9.
橘奴释义:《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 太守 李衡”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以“橘奴”为橘树或橘子的别称。
- 10.
潜使释义:谓秘密出使。 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胡忠安》:“曾受 文皇 密遣,潜使天下十年。”
- 11.
老奴释义:⒈老仆。 ⒉詈词。《三国志·魏志·王凌传》“彪 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老奴,汝死自分耳。”《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充 密遣语妃云:‘卫瓘 老奴,几破汝家。’”清 龚自珍《跋唐人临晋本<黄庭经>》:“越八年,道光 丁亥,重展看,涿州 老奴,竟无以易之。”⒊为轻诋笑骂之词。《世说新语·贤媛》“桓宣武 平 蜀,以 李势 妹为妾”刘孝标 注引《妒记》:“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⒋臣仆自称之词。《新唐书·李辅国传》:“老奴死罪,事郎君不了,请地下事先帝矣。”《新
- 12.
荆轲释义:⒈(?-前 227年)中国战国末年刺客。 卫国人。好读书击剑,结交名人。至燕国后,由田光介绍,被燕国太子丹拜为上卿。当时,秦军来灭亡韩国,赵国兵临燕国南境,燕太子丹十分恐惧,决定派他去秦国,以进献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定兴、新城、固安一带)地图和秦逃将樊于期人头晋见秦王赢政。秦王命令在咸阳举行隆重接见仪式。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他行刺秦王不中,被当场杀死。⒉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另一个人,想要同他一起去。)--《战国策.燕策》至丹以 荆卿为计。(丹,指燕太子丹。荆卿为计,指太子丹密遣剑侠荆轲入秦
- 13.
逻骑释义:巡逻的骑兵。《晋书·刘琨传》:“﹝ 段末波 ﹞密遣使齎 羣 ( 刘羣 )书请 琨 为内应,而为 匹磾 ( 段匹磾 )逻骑所得。”《新唐书·李安远传》:“ 贞观 初,尝命统逻骑都下,督盗贼。”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不经之语》:“逻骑至 古北口 ,寻与平章下 山西 。” 清 尤侗 《铁夫人》诗:“逻骑缚来坐咒诅,夫妇牵连入圜土。”
- 14.
黠人释义:⒈狡黠之人。《后汉书·西羌传》:“﹝ 羌胡 ﹞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清 无名氏《帝城花样·韵香传》:“其师黠人也,密遣人召其父来,啗以八百金,再留一年。”⒉坚强的人。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凌强御而无惮,虽险逼而不沮者,黠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