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口利 口利的意思
kǒu

口利

简体口利
繁体
拼音kǒu lì
注音ㄎㄡˇ ㄌ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lì,(1) 好处,与“害”“弊”相对。【组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组词】: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组词】:吉利。顺利。(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组词】: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组词】:利息。利率(lǜ)。一本万利。(6) 姓。

基本含义

嘴巧,口才好,善于辩论和说服他人。

口利的意思

口利 [kǒu lì]

1. 言语敏捷。

口利 引证解释

⒈ 言语敏捷。

《鹖冠子·道端》:“口利辞巧,足以知辩。”


口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簧口利舌释义:形容善于言辞。 多含贬义。明 袁宏道《与兰泽云泽叔书》:“令所對者,鶉衣百結之糧長,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滿身之囚徒耳。”
    • 2.
      良药释义:好的药,多用于比喻:对症良药。良药苦口利于病。
    • 3.
      苦口释义:⒈不辞烦劳、反复恳切地(说):苦口相劝。⒉引起苦的味觉:良药苦口利于病。
    • 4.
      虮虱释义:⒈亦作“蟣虱”。 虱及其卵。《韩非子·喻老》:“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冑生蟣蝨,鷰雀处帷幄,而兵不归。”《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唐 元稹《捉捕行》:“蟣虱谁不轻,鲸鯢谁不恶。”清 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婆罗 左右望,羣岛比蟣蝨。”阿英《袁中郎做官》:“令所对者,鶉衣百结之粮长,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满身之囚徒耳。”⒉比喻卑贱或微小。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笑蟣虱之宴安,不觉事异而患等。”宋 文天祥《御试策一道》:“此何等蟣蝨事,而陛下以身亲之。”章炳麟《訄书·

口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簧口利舌释义:形容善于言辞。 多含贬义。明 袁宏道《与兰泽云泽叔书》:“令所對者,鶉衣百結之糧長,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滿身之囚徒耳。”
    • 2.
      良药释义:好的药,多用于比喻:对症良药。良药苦口利于病。
    • 3.
      苦口释义:⒈不辞烦劳、反复恳切地(说):苦口相劝。⒉引起苦的味觉:良药苦口利于病。
    • 4.
      虮虱释义:⒈亦作“蟣虱”。 虱及其卵。《韩非子·喻老》:“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冑生蟣蝨,鷰雀处帷幄,而兵不归。”《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唐 元稹《捉捕行》:“蟣虱谁不轻,鲸鯢谁不恶。”清 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婆罗 左右望,羣岛比蟣蝨。”阿英《袁中郎做官》:“令所对者,鶉衣百结之粮长,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满身之囚徒耳。”⒉比喻卑贱或微小。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笑蟣虱之宴安,不觉事异而患等。”宋 文天祥《御试策一道》:“此何等蟣蝨事,而陛下以身亲之。”章炳麟《訄书·

口利造句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益于行。

2.良药苦口利于病,你还是忍耐着点,喝下去吧!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良药苦口利于病,你还是忍耐著点,喝下去吧!

5.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语半句伤人心。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望采纳。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7.良药苦口利于病,人人皆知。

8.妈妈常对我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已经牢牢记在心里。

口利(kou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口利是什么意思 口利读音 怎么读 口利,拼音是kǒu lì,口利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口利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