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迟 [qī chí]
1. 亦作“栖犀”。游息。滞留。漂泊失意。耗散。
栖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栖遟”。亦作“栖遅”。亦作“栖犀”。
⒉ 游息。
引《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栖迟,游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夫以 邓生 之才,参拟王佐之略,损翮弭鳞,栖迟刀笔之间,岂以为谦,势诚然也。”
元 虞集 《次韵杜德常博士万岁山》:“玉几由来常咫尺,衡门此日遂栖遟。”
清 刘大櫆 《赠方抱之序》:“无亭臺苑囿以为眺望之资,无梵宇琳宫之閒靚以为栖迟之地。”
邵燕祥 《献诗》:“今天,我想象我是一只燕子,栖迟在箭楼的 北京 雨燕。”
⒊ 耗散。
引《荀子·王制》:“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妄)栖迟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则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
⒋ 滞留。
引《后汉书·冯衍传下》:“久栖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风》诗:“门前白浪如银山,江上狂风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栖遅傍洲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愤悒不食,其故夫亦栖迟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圣者》:“海外栖迟又一年,苍茫往事已如烟。”
⒌ 漂泊失意。
引唐 李贺 《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长寿。”
《旧唐书·窦威传》:“昔 孔丘 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今则不然,忘往日之栖迟,贪暮年之富贵,僕恐前途更失,后悔难追。”
宋 陆游 《上郑宣抚启》:“某流落无归,栖迟可嘆。”
国语词典
栖迟 [qī chí]
⒈ 游息。
引《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⒉ 延续。
引《淮南子·俶真》:「栖迟至于昆吾夏后之世。」
⒊ 拙劣。
引《三国志·卷七·魏书·臧洪传》:「陈留克创兵之谋,谋计栖迟,丧忠孝之名。」
⒋ 滞留。
引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⒌ 飘泊失意。
引唐·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宋·陆游〈上郑宣抚启〉:「某流落无归,栖迟可叹。」
栖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余景释义:⒈残留的光辉。 《文选·潘岳<秋兴赋>》:“听离鸿之晨吟,望流火之餘景。” 李周翰 注:“流火,心星也。秋,心星西下将没,故有餘景也。”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歌响未终,餘景就毕。” 唐 陆贽 《月临钟湖赋》:“临远峯而欲落,沉餘景而犹满。”⒉馀日;残生。 宋 沉辽 《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诗:“餘景避世讙,栖迟在丘壑。”
- 2.
千佛名经释义:本为佛经名。后借指登科名榜。以登科喻成佛。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进士 张繟,汉阳王 柬 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奉登科记顶戴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宋 范成大《送同年万元亨知阶州》诗:“当年千佛名经里,又见西游第二人。”金 元好问《送李同年德之归洛西》诗:“千佛名经有几人,栖迟零落转情亲。”
- 3.
南冠客释义:⒈借指囚犯。清 赵翼《瓯北诗话·汪水云砚歌》:“同队者万卷书,作伴者三尺琴,为南冠客供清吟。”清 颜光敏《送朱锡鬯之济南》诗:“讼庭尚有南冠客,莫向 燕臺 思故人。”自注:“时 亭林 以詔狱在 济南。”⒉指南方人。明 唐顺之《永年公馆夜宿》诗:“栖迟异域南冠客,嘹唳长风北雁声。”参见“南冠”。
- 4.
南畿释义:⒈南方边远地区。三国 魏 曹丕《述征赋》:“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 江、汉 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⒉京城的南郊。晋 潘尼《答杨士安》诗:“逝将辞储宫,栖迟集南畿。”⒊犹南都。唐 肃宗 时指 江陵,明 代指 南京。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将适江陵漂泊四十韵》:“县郭南畿好,津亭 北望孤。”仇兆鳌 注:“肃宗 以 江陵府 为南都,故曰南畿。”明 李东阳《送邵国贤还治许州》诗:“入门长揖向座主,元是南畿选擢之英才。”《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道这县主是谁?姓 吴,名 杰,南畿进士,正
- 5.
官谤释义:因居官不称职而受到的责难和非议。《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齐侯 使 敬仲 为卿。辞曰:‘羇旅之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南齐书·王僧虔传》:“吾衣食周身,荣位已过,所慙庸薄无以报国,岂容更受高爵,方貽官谤邪!”宋 秦观《辞史官表》:“以蕞尔不胜任之材,处灼然非所居之地,必招官谤,上累恩私。”清 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小引》:“方忧官谤,又辱詔追。半道遣行,虽嘆栖迟之薄命;频年省记,要为比数於诸公。”
- 6.
家巷释义:⒈内讧。 巷,通“鬨”。《楚辞·离骚》:“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楚辞》:“巷,读《孟子》‘邹 与 鲁 鬨’之‘鬨’。刘熙 曰:‘鬨,搆也。搆兵以鬭也。’五子作乱,故云家鬨。”一说即闾巷,见《楚辞》王逸 注。⒉亦作“家衖”。家乡,闾里。巷,里中道。《隶释·汉司隶校尉鲁峻碑》:“以公事去官,休神家衖。”《后汉书·延笃传》:“篤 以病免归,教授家巷。”《晋书·贺循传》:“循 守下县,编名凡悴;訥 归家巷,栖迟有年。”清 顾炎武《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诗:“力学不求闻,终老焉家衖。
- 7.
怡养释义:⒈和乐。《文选·嵇康<琴赋>》:“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悆,淑穆玄真。”李善 注引《广雅》:“养,乐也。”⒉犹保养,休养。南朝 梁 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情游乃落魄,得性随怡养。”《旧唐书·丘和传》:“和 时年已衰老,乃拜 稷州 刺史,以是本乡,令自怡养。”宋 林逋《山阁偶书》诗:“餘生多病期怡养,聊此栖迟一避喧。”⒊犹陶冶。茅盾《官舱里》:“‘哦,丝竹是能够怡养性子的。极好,极好!’老先生也郑重地赞叹着。”
- 8.
执守释义:⒈持守;坚持。 《参同契》卷下:“栖迟僻陋,忽略令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平。”宋 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然必顾瞻礼义,执守规矩,不犹愈于学非而博者乎!”章炳麟《代议然否论》:“余固非执守共和政体者。”⒉犹操守。亦指保持节操。唐 赵璘《因话录》卷五:“裴公 曰:‘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其执守如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上无执守,为汝辈所惑。”章炳麟《革命道德说》:“往者士人多以借权为良策,吾尝斥之,以为执守未坚,而沦没於富贵之中,则鲜不毁方而合矣
- 9.
栖衡释义:《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飢。”朱熹 集传:“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衡门,衡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后遂用“栖衡”指隐居。
- 10.
栖迟释义:⒈亦作“栖遟”。亦作“栖遅”。亦作“栖犀”。游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朱熹 集传:“栖迟,游息也。”晋 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夫以 邓生 之才,参拟王佐之略,损翮弭鳞,栖迟刀笔之间,岂以为谦,势诚然也。”元 虞集《次韵杜德常博士万岁山》:“玉几由来常咫尺,衡门此日遂栖遟。”清 刘大櫆《赠方抱之序》:“无亭臺苑囿以为眺望之资,无梵宇琳宫之閒靚以为栖迟之地。”邵燕祥《献诗》:“今天,我想象我是一只燕子,栖迟在箭楼的 北京 雨燕。”⒉耗散。《荀子·王制》:“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
- 11.
栖遅释义:见“栖迟”。
- 12.
栖遟释义:见“栖迟”。
- 13.
沈博释义:渊深广博。 清 沉涛《交翠轩笔记》卷二:“钱塘 吴君 更生,以沉博媕雅之才,处栖迟零落之境。”王闿运《严咸传》:“严咸 遂不会试而归。归二年,学益进,词章沉博雄驁,然不自喜。”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自今观之,按律叶韵,文义沉博,已与典謨训誥,併采争光,为渊懿朴茂极高极古之文。”
- 14.
燿灵释义:指太阳。《后汉书·张衡传》:“淹栖迟以恣欲兮,燿灵忽其西藏。”李贤 注:“燿灵,日也。”三国 魏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燿灵匿景,继以华灯。”
- 15.
猘子释义:⒈小疯狗。喻凶暴之徒。《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郁(高郁)谓所亲曰:‘亟营 西山,吾将归老。猘子渐大,能咋人矣。’希声 闻之,益怒。”宋 苏轼《答钱济明书》之二:“闻 鲁直、无咎 辈皆起,而公独为猘子所啮,尚栖迟田间。”宋 陆游《醉歌》:“小胡逋诛六十载,狺狺猘子势已穷。”清 孙枝蔚《哭李岸翁叔则》诗之三:“一官寧足道,为贫良可哀。如何遭猘子,中路吠君回。”⒉喻勇猛的少年。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四:“白(白居易)为 河南 尹,李(李林宗)为 河阳 令。道上相遇,尹乃乘马,令则肩舆,似乖趋事之礼。尝
- 16.
簪带释义:⒈冠簪和绅带。 古代官吏的服饰。《晋书·傅玄传》:“﹝ 玄 ﹞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⒉借指仕宦。南朝 梁 陶弘景《解官表》:“臣栖迟早日,簪带久年。”《北史·费穆传论》:“费穆 出身效力,功名著矣,末路一言,祸延簪带,其死也宜哉!”唐 杨思玄《奉和别鲁王》:“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
- 17.
苟媮释义:同“苟偷”。 唐 元稹《阳城驿》诗:“栖迟居 夏 邑,邑人无苟媮。”宋 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周 之衰也,时人莫不苟媮而不立,周 虽欲其立,而不可得也,故 周 亡。”清 薛福成《代曾侯相忠孝录序》:“人习於苟媮非一日,往往临危之际,巧伺形便,以为趋避。”
- 18.
西迟释义:栖迟,游息。
- 19.
贞白释义:⒈谓守正清白。《后汉书·第五伦传》:“性质慤,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 贡禹。”唐 白居易《唐故溧水县令太原白府君墓志铭》:“公为人温恭信厚,为官贞白严重,友于兄弟,慈于子姪。”清 方履籛《祭庄印山夫子文》:“迺锡赤綬,俾全隐迹,栖迟衡门,终保贞白。”⒉指 南朝 梁 陶弘景。《云笈七籤》卷五:“﹝ 陶弘景 ﹞ 大同 二年告化,时年八十五,颜色不变,屈伸如常,屋中香气,积日不散,詔赠中散大夫,謚 贞白先生。”前蜀 杜光庭《对表》:“昔者 魏 重 谦之,梁 尊 贞白,汉 称 曼倩,秦 有 子平,礼容
- 20.
遐踪释义:⒈亦作“遐踪”。先贤的事迹。晋 陆云《赠顾骠骑后诗·有皇》:“徽音鑠颖,邈矣遐踪。”《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慷慨遐踪,有愧高旨。”李善 注:“言心慷慨,慕古贤之远踪。”唐 李百药《劝封禅表》:“听万岁之逸响,绍千载之遐踪。”宋 曾巩《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赧表》:“振千龄之垂绪,绍 三代 之遐踪。”⒉踪影远离尘世。谓隐遁或修道。元 揭傒斯《杂诗四首寄彭通复》之四:“脉脉我所思,彭氏 躡遐踪。婉婉若处子,未曾出房櫳。”明 陈子龙《灵隐寺》诗:“遐踪愜幽径,赏心淡栖迟。明霞带高馆,乳桐拂华榱。”⒊见“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