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huá huā huà,(1) 同“花”,花朵。
1.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后也借指中国。
例振兴中华。
英[ China; ]
2. 指中原。
4. 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
⒈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 黄河 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 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 中国。
引晋 桓温 《请还都洛阳疏》:“自强 胡 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
《敦煌曲子词·献忠心》:“见中华好,与 舜 日同,垂衣理,菊花浓。”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一:“泱泱哉,我 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
⒉ 指中原。
引宋 张淏 《云谷杂记·侍郎徐公帖》:“樅阳 张监镇,其先中华人,自其祖寓 武义,邦宪 与之邻居有年矣。”
明 何景明 《彭生行》:“王 严 杨 马 各挺出,异才岂必生中华。”
⒊ 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
引《北齐书·高昂传》:“于时, 鲜 卑 共轻中华朝士,唯惮服于 昂。”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且如胡 元 只任胡族为正官,中华人官佐二。”
⒈ 中华民国的简称。参见「中华民国」条。
⒉ 古代汉族最初多建都于河南省及其附近区域,以其位居四方之中,文化美盛,故称其 地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地,皆称为「中华」。
引晋·桓温〈请还都洛阳疏〉:「彊胡陵暴,中华荡复,狼狈失据。」
《北齐书·卷二一·高干传》:「于时,鲜卑共轻中华朝士,唯惮服于昂。」
1.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
2.我们相信,伟大祖国的强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会使无数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含笑九泉的。
3.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入侵中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4.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5.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优良传统。
6.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沿门托钵的心脏。
7.二十年代的中国,虽然革命势力很微弱,但终发展成燎原之火,燃遍了整个中华大地。
8.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川流不息,绵绵不断的继续着。
9.中华民族富于自我牺牲的传统精神,在无数民族,革命先烈身上都可得到印证。
10.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的锦绣山河而献出生命。
11.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2.万里长城凝结了中华民族的心血和智慧。
13.中华美景看不尽,三山五岳任我游。
14.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点,不容置疑。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从北京传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16.鸦片战争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而壮烈献身。
17.面对中华民族的危难,多少仁人志士慷慨就义前仆后继。
18.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
19.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有多少优秀儿女为民族之强盛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
20.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