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崤山 崤山的意思
xiáoshān

崤山

简体崤山
繁体
拼音xiáo shān
注音ㄒ一ㄠˊ ㄕ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áo, ◎ 〔崤山〕山名,在中国河南省。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基本含义

指高大险峻的山峰,也用来形容身材高大威武的人。

崤山的意思

崤山 [xiáo shān]

1. 山名。崤,也作“殽”。又名嵚崟山、嵚岑山。在河南省洛宁县北。山分东西二崤,中有谷道,坂坡峻陡,为古代军事要地。参阅《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一·永宁》。

崤山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崤,也作“殽”。又名 嶔崟山、嶔岑山。在 河南省 洛宁县 北。山分东西二 崤,中有谷道,坂坡峻陡,为古代军事要地。参阅《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一·永宁》。


国语词典

崤山 [xiáo shān]

⒈ 山名。位于河南省洛宁县西北。东接渑池,西界陕县,分东西二崤,春秋初秦、晋二诸侯国曾在此会战。也作「殽山」。


崤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崤释义:即 崤山。因 崤山 分为 东崤、西崤,故称。在今 河南省 洛宁县 西北。崤,一作“殽”。
    • 2.
      二陵释义:即二 崤。《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 人御师必於 殽,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 之墓也;其北陵,文王 之所辟风雨也。”杨伯峻 注:“二陵者,东崤山 与 西崤山 也。”唐 刘长卿《送王端公入奏上都》诗:“途经百战后,客过二陵稀。”
    • 3.
      函谷关释义:⒈古关名。⒉先秦时置。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市新城北五垛村,东起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得名。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以拒诸侯。⒊汉置。汉元鼎三年(前114)将先秦所置之函谷关东移,故址在今河南新安东。
    • 4.
      双崤释义:⒈指东西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⒉指殽谷。
    • 5.
      回溪阪释义:古地名。俗名 回阬。亦省作“回谿”。即 东崤山阪。在 河南 洛宁 县东北,长四里,宽二丈,深二丈五尺。
    • 6.
      山东山相,山西出将释义:古谓 崤山、华山 以西地区多出名将,崤山、华山 以东地区多出宰相。 《汉书·赵充国传赞》:“秦 汉 以来,山 东出相,山 西出将。”《后汉书·虞诩传》“喭曰:‘关 西出将,关 东出相’”唐 李贤 注:“《前书》曰:‘秦 汉 以来,山 东出相,山 西出将。’秦 时 郿 白起,频阳 王翦;汉 兴,义渠 公孙贺、傅介子,成纪 李广、李蔡,上邽 赵充国,狄道 辛武贤:皆名将也。丞相,则 萧、曹、魏、丙、韦、平、孔、翟 之类也。”元 白珽《湛渊静语》卷二:“山 东出相,山 西出将,信有之。”
    • 7.
      崤塞释义:指 崤山。
    • 8.
      崤嵚释义:即 崤山。
    • 9.
      崤底释义:古地名。也称 渑池。在 崤山 山谷之底。古代曾设 崤底关。
    • 10.
      崤潼释义:⒈崤山和潼水。 ⒉崤山和潼关。
    • 11.
      崤谷释义:⒈崤山 山谷。坡道以险陡著称。参见“崤山”。⒉即 大散关。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西南 大散岭 上。《资治通鉴·汉安帝元初二年》:“羌 众数千遮 詡 於 陈仓 崤谷。”胡三省 注:“此 崤谷 当在 陈仓县 界,即今之 大散关,非 弘农 澠池县 之 崤山 也。”
    • 12.
      崤函释义:亦作“崤崡”。崤山 和 函谷。自古为险要的关隘。
    • 13.
      崤阸释义:指 崤山。
    • 14.
      崤坂释义:崤山 的坡道。
    • 15.
      崤陵释义:即 崤山。
    • 16.
      肴函释义:古代对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

崤山(xiaos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崤山是什么意思 崤山读音 怎么读 崤山,拼音是xiáo shān,崤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崤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