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áng yáng,(1) 同“佯”,假装。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1. 旧时官吏向上级官署陈报请示的文书。
⒈ 旧时官吏向上级官署陈报请示的文书。
引清 袁枚 《随园随笔·政条》:“今文书申上者号详文。按《左传·成十六年》:‘详以事神。’注:‘善用心曰详。’《宋史·职官志》:‘ 熙宁 四年置检详官。’疑即详文之所由始。”
《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少保据着 萧云仙 的详文,咨明兵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藩臺当日即去见了抚臺,商量要动详文参他。”
⒈ 旧时官吏对上级官员的文书。
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少保据著萧云仙的详文,咨明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