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 [tǔ niú]
1. 远看似牛的,堆在堤坝上准备抢修用的土堆。
英[ mound on a dike or dam; ]
2. 泥土制的牛。
英[ a clay ox; ]
土牛 引证解释
⒈ 用泥土制的牛。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除阴气。后来,立春时造土牛以劝农耕,象征春耕开始。
引《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郑玄 注:“土牛者,丑为牛,牛可牵止也。”
孙希旦 集解:“出土牛者,牛为土畜,又以作之,土能胜水,故於旁磔之时,出之於九门之外,以穰除阴气也。”
《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谨按礼部则例载:立春前一日, 顺天府 尹率僚属朝服迎春於 东直门 外,隶役舁芒神土牛,导以鼓乐,至府署前,陈於彩棚。”
⒉ 堆在堤坝上以备抢修用的土堆。远看形似牛,故称。
引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四:“两个人一直走到天明时分,看看东方发白,离远看见前面一条长堤,堤上有两行垂柳,垂柳下面,有黄色的土牛起伏,这就是 白洋淀 上的围堤。”
国语词典
土牛 [tǔ niú]
⒈ 泥塑的牛。古时于立春日造土牛,举行一定的仪式,以鼓励春耕。
⒉ 独轮车的别称。参见「独轮车」条。
⒊ 堆在堤上以备抢修用的土堆,从远处看去像是一头头的牛。
土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停落释义:亭落,驿亭村落。停,通“亭”。汉 桓宽《盐铁论·授时》:“田畴赤地,而停落成市,发春而后,悬青幡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劝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谓也。”
- 2.
写移释义:汉 代拟定和发出文件谓之写移。《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居延 都尉卒人写移如律令。”汉《张景造土牛碑》:“延熹 二年八月十七日甲申…… 宛 令右丞慴告追皷贼曹掾 石梁 写移,遣 景 作治五驾瓦屋二间。”
- 3.
年春释义:新春。唐 曹松《客中立春》诗:“土牛呈岁稔,綵燕表年春。”
- 4.
春牛释义:⒈旧时打春仪式上所用的土牛。⒉色情业的掮客,拉皮条的人。
- 5.
木龙释义:⒈木刻的龙。古代祈雨时用之。唐 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⒉木名。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上》:“木龙树。徐 之 高冢城 南有 木龙寺,寺有三层砖塔,高丈餘。塔侧生一大树,縈绕至塔顶,枝干交横,上平,容十餘人坐。枝杪向四下垂,如百子帐。”⒊护堤的木栏。《宋史·河渠志一》:“﹝ 天禧 ﹞五年正月,知 滑州 陈尧佐 以西北水坏,城无外御,筑大隄……復就凿横木,下垂木数条,置水旁以护岸,谓之‘木龙’。”《元史·河渠志三》:“若木龙、蚕椽木、麦秸、扶
- 6.
泥牛释义:⒈即土牛。古人风俗于立春时以泥土制牛,用此象征春耕开始,劝农耕种。⒉泛指用泥塑制的牛。
- 7.
灵德释义:神灵的恩德。《文选·班固<东都赋>》:“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吕延济 注:“言以此鼎升宗庙,享天地,以明神灵之德。”南朝 齐 谢朓《祀敬亭山春雨》诗:“歌风讚灵德,舞蹈起轻埃。”宋 苏轼《立春祭土牛祝文》:“仰惟灵德,佑我穡人。”
- 8.
狝猴骑土牛释义:同“猕猴骑土牛”。
- 9.
石田释义:⒈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无用之物。《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於 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唐 寒山《诗》之六六:“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清 薛福成《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得之则曰犹获石田,失之则曰不勤远略。”梁启超《论生利分利》:“顾同一土地也,在野蛮民族之手,则为石田;在文明民族之手,则为奇货。”⒉贫瘠的田地。宋 秦观《次韵子由题蜀井》:“蜀 冈精气滀多年,故有清泉发石田。”元 王逢《赠龙虎山人郑良楚》诗之二:“石田岁稔茅屋好,种菊乞诗 虞翰林。”《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有居民四五十家,衣
- 10.
进春释义:明 清 礼仪制度。立春前一日,预设春山、宝座、芒神、土牛,各案于礼部,届日各官俱朝服,生员俱顶戴公服,自部舁案,天文生导引,由 东长安左门、天安门、端门 各中门入,至 午门 前,恭进于皇帝皇后,谓之“进春”。
- 11.
青牛释义:⒈黑毛的牛。南朝 梁简文帝《乌栖曲》之三:“青牛丹轂七香车,可怜今夜宿倡家。”唐 卢照邻《长安古意》诗:“长安 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鲁迅《故事新编·出关》:“但先给我的那匹青牛刷一下,鞍鞯晒一下。我明天一早就要骑的。”⒉指土牛。旧时习俗,立春塑土牛用以劝耕。又称“春牛”。《隋书·礼仪志二》:“立春前五日,於州大门外之东,造青土牛两头,耕夫犁具。立春,有司迎春於东郊,竖青幡於青牛之傍焉。”参见“打春”。⒊《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 老子 廼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贞
- 12.
鞭牛释义: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
- 13.
食角释义:⒈《春秋·成公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效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及免牛。”后世诗文中常用作赋牛的典故。唐 黄滔《误笔牛赋》:“兔翰初停,旁起落毛之想;鼠鬚尚对,遥怀食角之因。”唐 陈仲师《土牛赋》:“质美埏埴,巧逾覆簣,那虞食角之患,寧假荧蹄之异。”⒉指犀牛鼻上的角。《尔雅·释兽》“犀似豕”晋 郭璞 注:“﹝犀﹞形似水牛……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