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ǔ,(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组词】:土壤。黄土。(2) 疆域。【组词】:国土。领土。(3) 本地的,地方性的。【组词】:故土。(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例句】: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组词】:土气。(6) 未熬制的鸦片。【组词】:烟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组词】:土族。(9) 姓。
kàng,(1) 北方用砖、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下面有洞,连通烟囱,可以烧火取暖。【组词】:炕席。火炕。土炕。(2) 烤。【例句】:把湿衣服放在火边炕一炕。
1. 用土坯做的供睡觉用的平台(床)
英[adobe kang; heatable adobe sleeping platform;]
⒈ 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
引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一折:“土炕芦蓆草房,那里有绣纬罗帐。”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土炕》:“北人以土为牀,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旧唐书·东夷·高丽传》:‘冬月皆作长坑,下然煴火以取煗。’此即今之土炕也,但作‘坑’字。”
《恨海》第一回:“这家店,统共只有一间客房,房里又只有一张土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三章:“卢象升 坐在土炕上处理了一些公事。”
⒈ 北方人以土为床,床下通火气而取暖,称为「土炕」。清·顾炎武也作「土坑」。
引《日知录·卷二九·土炕》:「旧唐书东夷高丽传:『冬月皆作长坑,下然煴火以取暖。』此即今人之土炕也。」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见那老妇人尸首直僵僵停著,傍边一张土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