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聘 通聘的意思
tōngpìn

通聘

简体通聘
繁体
拼音tōng pìn
注音ㄊㄨㄥ ㄆㄧ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pìn,(1) 访问。【例句】:聘问(古代指代表国家访问友邦)。通聘。聘使往来。(2) 请人担任职务。【组词】:聘书。聘用。聘请。招聘。(3) 定婚或女子出嫁。【例句】:聘礼(彩礼)。聘金。聘姑娘。

通聘的意思

通聘 [tōng pìn]

1. 互相遣使交好。

3. 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财礼。

通聘 引证解释

⒈ 互相遣使交好。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传六世至 襄公,以勤王功封 秦伯 ……定都於 雍,始与诸侯通聘。”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亦犹 乾隆 之世, 英吉利 尝一通聘,而遽书之以为入贡之藩云尔。”

⒉ 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财礼。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这事也没有十天八天一月半月的耽搁,一切下茶,通聘,奠雁,送妆,都在今日。”


通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币释义:⒈书写礼单。⒉泛指修好通聘问的书札礼单和礼品。
    • 2.
      继好释义:继续和好。多指两国之间的关系。《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闕,礼之大者也。”《三国志·蜀志·马良传》:“良 即为草曰:‘寡君遣掾 马良 通聘继好。’”唐 皇甫曾《送汤中丞和蕃》诗:“继好中司出,天心外国知。”
    • 3.
      行理释义:⒈使人。即受命出使者。《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杜预 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韦昭 注:“行理,小行人也。”章炳麟《官制索隐》:“行人之官,某名曰使,亦或借理为之,《周语》云:‘行理以节逆之’是也。亦或借李为之,《左氏》云:‘行李之往来’是也。”参见“行李”。⒉行道践理。《管子·正第》:“能服信政,此谓正纪。能服日新,此谓行理。”《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猴王道:‘你是行理君子,但望你指教我神仙去处。却好去拜访。’”
    • 4.
      貂珥释义:⒈貂,貂尾;珥,插。 指侍中、常侍之冠。因插貂尾为饰,故称。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况臣等显奉皇华,亲承朝命,珪璋特达,通聘 河阳;貂珥雍容,寻盟 漳水。”唐 杨炯《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荣高近侍,赫奕禁门,雍容貂珥,日暮青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爱才》:“令弟从长,奕世近龙光,貂珥曾参于画室;舍妹夫人,十年陪凤輦,霓裳遂灿于朝霞。”⒉借指帝王贵近之臣。明 王世贞《寿宁侯故第歌》:“貂珥那传就日功,椒房已挟薰天势。”清 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斌良《过拂水山庄》诗:
    • 5.
      逼禅释义:谓强迫帝王让位给别人。前蜀 王建《答梁通聘书》:“俱非恃强逼禪,皆以行道济时。”诸葛计《南唐先主李昪年谱·昇元五年》:“昇 镇 金陵 时,建勋 为副使,尝参逼禪事。”
    • 6.
      阎立本释义:(?—673)唐初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继承家学,精工人物、肖像、鞍马、台阁等画。现存《步辇图》,描绘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派禄东赞晋见唐太宗通聘和亲的场面。

通聘(tongp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聘是什么意思 通聘读音 怎么读 通聘,拼音是tōng pìn,通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