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 [nì lǚ]
1. 客舍;旅店。
例宿于逆旅。——《庄子·山水》
寓逆旅。——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英[hotel; inn;]
逆旅 引证解释
⒈ 客舍;旅馆。
引《左传·僖公二年》:“今 虢 为不道,保于逆旅。”
杜预 注:“逆旅,客舍也。”
唐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诗:“逆旅乡梦频,春风客心醉。”
郁达夫 《东梓关》:“一时重复身入了舟车逆旅的中间,反觉得是回到了熟习的故乡来的样子。”
⒉ 旅居。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引晋 陶潜 《自祭文》:“陶子 将辞逆旅之馆,永归於本宅。”
宋 叶适 《剡溪舟中》诗:“自伤憔悴少筋骨,半生逆旅长太息。”
明 何景明 《宗哲初至夜集》诗:“聚散古今同逆旅,莫看风景倍悽然。”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九:“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逆旅。”
⒊ 叛逆的军队。
引明 王世贞 《中官考二》:“又与少保 于谦、王文 等图为不轨,纠合逆旅,迎立外藩。”
国语词典
逆旅 [nì lǚ]
⒈ 旅馆、客舍。
引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逆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利市释义:谓遇事不顺利;运气不好。《太平广记》卷二七五引《唐摭言·李敬》:“﹝ 夏侯孜 ﹞未遇,伶俜风尘,所跨蹇驴,无故坠井。及朝士之门,或逆旅舍,常多齟齬。时人号曰不利市秀才。”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我这光头不睹他罢,省的你叫不利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赵琮 是个多年不利市的寒酸秀才,没一个不轻薄他的。”
- 2.
九市释义:⒈古时买卖货物的场所。《汉书·东方朔传》:“夫 殷 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紂 於宫中设九市。”《文选·班固<西都赋>》:“九市开场,货列隧分。”李善 注引《汉宫阙疏》:“长安 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旧唐书·李密传》:“﹝ 隋 氏﹞又广召良家,充选宫掖,潜为九市,亲驾四驴自比商人,见要逆旅。”⒉泛指热闹的街市。唐 皮日休《酒中十咏·酒楼》:“鉤楯跨通衢,喧闹当九市。”
- 3.
决遣释义:亦作“决遣”。审判发落。晋 陆机《晋平西将军周处碑》:“处 转 广汉 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处 详其枉直,一朝决遣。”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六日》:“西朶楼 下,开封 尹弹压,幕次罗列罪人满前,时復决遣,以警愚民。”《宋史·刑法志一》:“贫不能自存者给饮食,病者给医药,轻繫者即时决遣,毋淹滞。”清 曾国藩《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彭永思 ﹞就逆旅操笔定讞,且判且詰,决遣如神。”
- 4.
刘郎释义:⒈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⒉指 汉武帝 刘彻。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⒊指 汉高祖 刘邦。宋 辛弃疾《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⒋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⒌指 东汉 刘晨。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唐 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 相约事难谐
- 5.
南鄙释义:南方边境地区。 《左传·僖公二年》:“今 虢 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竹书纪年·威烈王九年》:“九年,楚 人伐我南鄙,至于 上洛。”《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予客自南鄙,观蓺於 鲁。”张载 注:“南鄙,荆州 也。”
- 6.
宇下释义:⒈比喻在他人庇覆之下或治下。 《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 晋,未敢携贰;况 衞 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太尉 少为 王眉子 所知,庾 过 江,叹 王 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宋 王安石《上蒋侍郎书》:“然某独以区区之质,保在逆旅,适当宇下,屏息退处,终未能伏謁麾棨。”清 黄宗羲《与康明府书》:“寧肯坐视宇下之小民肝脑涂地,而不为之动心乎?”⒉屋内,家中。唐 沉亚之《异梦录》:“凤 大説曰:‘丽者何自而临我哉?’美人笑曰:‘此妾家也。而君客妾宇下,焉有自
- 7.
官廪释义:⒈犹官俸。国家发给的俸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伏闻织络及诸徒坐,乃有千数,计其所长,不足为国财,然坐食官廪,岁岁相承,此为无益。”宋 陆游《暑夜》诗:“无功耗官廪,太息负平生。”明 张四维《双烈记·从征》:“我这里深惭毛义微官廪,那些个少可酬 云英 逆旅情。”⒉国库里的粮食。《宋史·真宗纪二》:“﹝ 大中 祥符 二年九月﹞丁丑,发官廪振 凤州 水灾。”《宋史·王沿传》:“又体量 河朔 饥民,所至不俟詔,发官廪济之。”
- 8.
市籍释义:商贾的户籍。秦 汉 时施行“重农抑商”政策,凡在籍的商贾及其子孙,与罪吏、亡命等同样看待,都要服役。汉 时又规定凡有市籍的商贾不得坐车和穿丝绸衣服,其子孙不得做官。汉 晁错《守边劝农疏》:“因以讁发之,名曰‘讁戍’。先发吏有讁及赘壻、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史记·平準书》:“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汉书·景帝纪》:“有市籍不得宦。”隋 唐 以后,对商贾的政策与 秦 汉 时有所不同,但仍沿用“市籍”这一名称。《隋书·李谔传》:“以为四民有业,各附所安,逆旅之与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
- 9.
托活释义:戏法;魔术。逆旅过客《都市丛谈·旧戏法》:“﹝ 中国 的戏法﹞非有纯粹功夫不可。其中奥妙,讲的是撕掳、摘解、綑绑、装揣、手彩儿,名为托活,练时尤不易。”
- 10.
敛身释义:藏身。 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卢渥》:“渥 在举场,甚有时称。曾于 滻水 逆旅,遇 宣宗 微行,意其贵人,敛身避之。”
- 11.
朝天释义:⒈朝见天子。唐 王维《闻逆贼凝碧池作乐》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宋 张孝祥《蝶恋花》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明 李攀龙《元日早朝》诗:“禁城春色引朝天,接跡 夔龙 近法筵。”清 曹寅《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诗:“逆旅药香花覆地,长安 日暖梦朝天。”⒉朝见天帝。唐 吕岩《七言》诗之四三:“还丹功满未朝天,且向人间度有缘。”宋 范成大《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醉涂司命欲朝天,爆竹声中惜逝川。惟有仙人丹灶畔,不知今夕是何年。”庆余《
- 12.
村学究释义:旧时称乡村塾师。亦以讥学识浅陋的读书人。宋 无名氏《道山清话》:“予顷时於 陕 府道间,舍於逆旅,因步行田间,有村学究教授二三小儿,閒与小语,言皆无伦次。”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双秀才,你是个 豫章城 落了第的村学究。”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八:“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
- 13.
杨子释义:⒈指 杨朱。 《孟子·尽心上》:“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韩非子·说林上》:“杨子 过於 宋 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宋 杨亿《泪》诗之二:“枉是 荆王 疑美璞,更令 杨子 怨多岐。”⒉指 西汉 扬雄。晋 左思《咏史》之四:“寂寂 杨子 宅,门无卿相舆。”唐 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三十韵》:“杨子 淹投阁,邹生 惜曳裾。”宋 王安石《杨雄》诗之一:“杨子 出其后,仰攀忘贱贫。”⒊俗称米中生的小黑虫。⒋古津渡名。即 杨子渡。也写作“扬子”。杨,通“扬”。唐 李白《长
- 14.
枯守释义:空守;干等。《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年羹尧待业师子》:“﹝ 汪氏 ﹞子年二十餘,颇愚鲁,至西陲,投逆旅……枯守月餘,资斧尽竭。”范思绮《桥的尽头》:“他忽发奇想,或许走过她的门口,仅仅看一看她窗口的灯亮,确定她也枯守在屋中。”
- 15.
漆园释义:⒈古地名。战国 时 庄周 为吏之处。其地一说在今 河南省 商丘市 北;一说在今 山东省 菏泽市 北;一说在今 安徽省 定远县 东。又或以为“漆园”非地名,庄周 乃在 蒙邑 中为吏主督漆事,蒙 在今 商丘市 北。唐 蒋防《至人无梦》诗:“翛然碧霞客,那比 漆园 人。”宋 陆游《上虞逆旅见旧题岁月感怀》诗:“漆园 傲吏犹非达,物我区区岂足齐?”⒉指 庄子。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子永 嘆天伦之伟,漆园 悲被绣之牺。”唐 李德裕《重忆山居·漏潭石》诗:“常疑六合外,未信 漆园 书。”清 朱锡《幽梦续影》:“
- 16.
百室释义:⒈一族或一族的人。《诗·周颂·良耜》:“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寧止。”郑玄 笺:“百室,一族也。”朱熹 集传:“百室,一族之人也。”一说指众多的仓屋。参阅 高亨《诗经今注》。⒉指众多房屋。晋 左思《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晋 陆云《登台赋》:“深堂百室,层臺千房。”宋 苏辙《游太山·初入南山》诗:“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⒊百户人家。百,举成数。《左传·成公十七年》:“施氏 之宰,有百室之邑。”《晋书·慕容德载记》:“而百姓因 秦 晋 之弊,迭相荫冒,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
- 17.
神和子释义:传说中 五代 时神仙 屈突无为 的别名。据 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载,乖崖公 张咏 每游京师,寄 封丘 之逆旅。有一道人,与之邻房,日会饮酒,固问姓名,曰:“我 神和子 也。”并云异日将相见于 成都。后 张公 为 成都 守,物色访之,终无所见。代者将至,复至 天庆观,经一小径,入一小堂院中,四壁多古人画像,扫尘视之,中有一道人,仿佛逆旅所见,题曰“神和子”。公怅然自失,乃知所见正此人。
- 18.
竦然释义:⒈恭敬貌。《后汉书·黄宪传》:“潁川 荀淑 至 慎阳,遇 宪 於逆旅,时年十四,淑 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明 方孝孺《题杨先生墓铭后》:“获聆 白鹿子 言论,固已竦然敬之。”⒉惊惧貌。竦,通“悚”。《后汉书·明帝纪》:“永览前戒,竦然兢惧。”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六:“余亦惧夫流而至于此也,读之竦然,为之汗下。”鲁迅《呐喊·药》:“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 19.
葪慸释义:同“芥蒂”。清 钮琇《觚賸·河东君》:“﹝ 柳如是 ﹞有时貂冠锦靴或羽衣霞帔出与酬应,否则肩筠轝访於逆旅,清辩泉流,雄谈锋起,即英贤宿彦莫能屈之。宗伯殊不葪慸,曰:‘此我高弟,亦良记室也。’”
- 20.
衆疾释义:种种毛病。《列子·仲尼》:“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视吾之乡,如戎蛮之国。凡此众疾,爵赏不能劝,刑罚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