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牙 [mén yá]
1. 建于军门前的牙旗。借指营门。
3. 门齿的通称。
门牙 引证解释
⒈ 建于军门前的牙旗。借指营门。
引宋 朱熹 《与江西张帅札子》之二:“咫尺门牙,无缘进謁。”
⒉ 门齿的通称。
引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我和他乍相逢难説知心话,只索羞答答手抵着门牙。”
老舍 《二马》第三段二:“一个没有门牙的黄毛孩子还过去揪 马老先生 的衣裳。”
马宁 《红色故乡随笔》:“琴哥 的门牙不知怎么不见了,他的歌声也不像先前那样嘹亮。”
国语词典
门牙 [mén yá]
⒈ 位于牙床中央的牙齿,上下各有四枚。
例如:「他骑车不小心,摔断了两颗门牙。」
门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关风释义:⒈涉及风趣,有趣味。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⒉观看风景。《西游记》第七二回:“八戒 道:‘师兄好不通情!师父在马上坐得困了,也让他下来关关风是。’三藏 道:‘不是关风;我看那里是个人家,意欲自去化些斋吃。’”⒊说话时,用唇齿阻控发音气流。《安徽文学》1980年第6期:“他的门牙跌掉了一个,掉了右边的那一个,说话不大关风。”
- 2.
具呈释义:谓备办呈文。清 叶廷琯《吹网录·<池北偶谈>旧本有“不得已”条》:“於 顺治 十七年,具呈礼科不准。”鲁迅《华盖集·我观北大》:“我的办法也并不一律。譬如前次的游行,报上谣我被打落了两个门牙,我可决不肯具呈警厅,吁请补派军警,来将我的门牙从新打落。”孙犁《耕堂读书记》三:“藏书家害怕 天一阁 后人 范懋柱 等具呈,请‘抒诚愿献’。”
- 3.
切牙释义:牙的一种,人的上下颌各有四枚,在上下颌前方的中央部位,牙冠呈凿形,便于切断食物。 通称门牙,也叫门齿。
- 4.
啮齿类释义: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各两颗会持续生长的门牙,啮齿目动物必须通过啃咬来不断磨短这两对门牙。
- 5.
大牙释义:⒈槽牙。 ⒉门牙:笑掉大牙。
- 6.
松动释义:⒈变得不拥挤:接近终点站,车厢里松动多了。⒉宽裕;不窘:手头松动。⒊(牙齿、螺丝等)不紧;活动:门牙松动。⒋(措施、态度、关系等)趋于灵活;变得不那么强硬、紧张:谈判中,双方口气都有些松动。
- 7.
板齿释义:指门牙。
- 8.
活动释义:⒈(肢体)动弹;运动:坐久了应该站起来活动活动。出去散散步,活动一下筋骨。⒉为某种目的而行动:抗战时这一带常有游击队活动。⒊动摇;不稳定:这个桌子直活动。门牙活动了。⒋灵活;不固定:活动模型。活动房屋。条文规定得比较活动。⒌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野外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活动。⒍指钻营、说情、行贿:他为逃避纳税四处活动。
- 9.
版齿释义:门牙阔而整齐。
- 10.
牙齿释义:人和高等动物用于咀嚼食物的器官。 生长在颌骨上,高度钙化,外层有釉质,比骨组织更坚硬。人在一生中两次萌出牙齿。第一次萌出的为乳牙。再次萌出的为恒牙。根据位置、功能和形状,牙齿分为切牙(门牙)、尖牙(犬牙)、双尖牙(前磨牙)、磨牙(臼齿)等四个类型。每个牙齿包括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 11.
象牙释义:象的门牙,略呈圆锥形,伸出口外。质地坚硬、洁白、细致,可制工艺品。现国际上已禁止象牙贸易。
- 12.
镶齿释义:镶牙。清 叶名沣《桥西杂记·修补门牙》:“梁氏 王绳《瞥记》云:‘今市肆有补齿,一云镶齿,如生。’”
- 13.
面齿释义:门牙。
- 14.
黄毛释义:黄发。借指年幼的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大王 包凯 心焦躁,喝駡黄毛欺侮人。”老舍《二马》第三段二:“一个没有门牙的黄毛孩子还过去揪 马老先生 的衣裳。”
- 15.
齿音释义:用舌面或舌尖抵住门牙或门牙附近发出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