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1. 事迹。
2. 行为;品行。
3. 行事,做事。
5. 指社会伦理关系。
⒈ 事迹。
引《管子·正世》:“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於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
《北齐书·李希光传》:“萧轨、王敬宝 事行,史闕其传。”
明 宋濂 《故温州路总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铭》:“彦照 之事行,其都凡如此。”
⒉ 行为;品行。行,旧读xìng。
引《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
《韩诗外传》卷二:“上之人所遇,色为先,声音次之,事行为后。”
《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卢光启》:“唐 末举人,不问事行文艺,但勤於请謁,号曰精切。”
⒊ 行事,做事。
引《荀子·王制》:“立身则从佣俗,事行则遵佣故。”
⒋ 指社会伦理关系。
引《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以象事行,宫为君,商为臣。”
孔颖达 疏:“以象事行者,谓使人法象五声,是事行也;若宫象君,商象臣,角象民,徵象事,羽象物,是以象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