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贺兰 贺兰的意思
lán

贺兰

简体贺兰
繁体賀蘭
拼音hè lán
注音ㄏㄜˋ ㄌ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è,(1) 庆祝,祝颂。【组词】:祝贺。贺喜。贺词。贺电。贺礼。(2) 姓。

lán,(1) 指“兰草”和“兰花”。【例句】: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2) 古书上指“木兰”。(3)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4) 古同“斓”,斑斓。(5) 姓。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争论或辩论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顾道义和公正。

贺兰的意思

贺兰 [hè lán]

1. 见“贺兰山”。

2. 国名“荷兰”的旧译。

4. 复姓。北周有贺兰祥。见《周书》本传。

贺兰 引证解释

⒈ 见“贺兰山”。

⒉ 国名“荷兰”的旧译。

清 汪仲洋 《杂感》诗:“贺兰 佛郎机,楼船屡捍拒。”

⒊ 复姓。 北周 有 贺兰祥。见《周书》本传。


国语词典

贺兰 [hè lán]

⒈ 山名。主峰在宁夏省贺兰县境内,山脉东北走向,到达黄河西岸,略呈月形,全长约 五百余里。当地人称为「阿拉善山」。

⒉ 地名。位于宁夏省银川市东北,东临黄河。

⒊ 复姓。如唐代有贺兰进明。


贺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元从释义:自始即相随从的人。《魏书·李栗传》:“初随 太祖 幸 贺兰部,在元从二十一人中。”唐 韩愈《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及幸还,録功,封 武安郡王,号元从功臣。”《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武寧 监军以 李绍真 从 李嗣源,谋杀其元从。”胡三省 注:“元从,谓旧从 李绍真 之将士,所谓义故也。绍真 时从 李嗣源,监军谋杀其元从之留 彭城 者。”
    • 2.
      同进释义:⒈同时前进;一同前进。《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俭 坚守,钦 在外为游兵”裴松之 注引 毌丘俭 文钦 等表曰:“贼退过 东关,坐自起众,三征同进,丧众败绩,歷年军实,一旦而尽。”⒉谓同求进取者。唐 罗隐《谗书·答贺兰友书》:“僕少而羇窘,自出山二十年,所向推沮,未尝有一得幸於人,故同进者忌僕之名,同志者忌僕之道。”宋 曾巩《上齐工部书》:“来此者数日矣,欲请於门下,未敢进也。有同进 章适 来言曰:‘进也!执事礼以竢士,明以伸法令之疑,适 也寓籍於此,既往而受赐矣。’”
    • 3.
      坚昆释义:⒈古部族名。又称 鬲昆、隔昆、结骨、纥骨、居勿,唐 时称 黠戛斯,在今 叶尼塞河 上游。汉 初属 匈奴。宣帝 时,匈奴 郅支单于 发兵西破 坚昆,因留都其地。《汉书·匈奴传下》:“﹝ 郅支单于 ﹞发其兵西破 坚昆,北降 丁令,并三国。”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境异》:“坚昆 部落非狼种,其先所生之窟在 曲漫山 北。”⒉唐 羁縻都督府名。贞观 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 铁勒结骨(即 黠戛斯)部设置,隶 燕然都护府。故址在今 苏联 境内 叶尼塞河 上游一带。⒊复姓。黠戛斯 有 坚昆氏,居 贺兰山 下,自云
    • 4.
      塞上江南释义: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同“塞北江南”。
    • 5.
      塞北江南释义: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 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 6.
      宁觐释义:返里省亲。 唐 贾岛 有《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觐》诗。唐 罗隐《谗书·答贺兰友书》:“况僕求试京师,随波而上,逐队而下,亦有年矣。家在 江 表,岁一寧覲,旨甘所资,桂玉之困,何尝不以事力干人!”
    • 7.
      掎角释义:⒈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 人角之,诸戎掎之,与 晋 掊之。”孔颖达 疏:“角之谓执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 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 金山 诸蕃,共为形势。”⒉谓分兵互相呼应。《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令诸道各出师徒,掎角齐进。”清 昭槤《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当是时,先 修亲王 屯 归化城,顺承郡王 屯 贺兰山,互相掎角。”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从 松山 和
    • 8.
      擒生释义:活捉敌人。唐 戎昱《从军行》:“擒生 黑山 北,杀敌黄云西。”唐 张仲素《塞下曲》之三:“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 楼兰 报国恩。”清 吴伟业《雪中遇猎》诗:“少年家住 贺兰山,磧里擒生夜往还。”
    • 9.
      河套释义:黄河的冲积平原。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海拔1,000—1 100米左右。可分三部分:宁夏平原在贺兰山以东,后套平原在狼山以南,土默川平原在大青山以南。河套地区土壤肥沃,沟渠纵横,是著名的农业区。
    • 10.
      莫何弗释义:即莫弗。《周书·贺兰祥传》:“其先与 魏 俱起,有 紇伏 者,为 贺兰 莫何弗。”《北史·契丹传》:“隋 开皇 四年,率莫贺弗来謁。”《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契丹 莫贺弗 勿干 帅部落万餘口入附於 魏,居 白狼水 东。”胡三省 注:“契丹 酋帅曰莫贺弗。”参见“莫弗”。
    • 11.
      蚌胎释义:⒈指珍珠。 古人以为蚌孕珠如人怀妊,并与月的盈亏有关,故称。语本《文选·扬雄〈羽猎赋〉》:“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李善注:“明月珠,蚌子珠,为蚌所怀,故曰胎。”晋左思《吴都赋》:“蚌蛤珠胎,与月亏全。”唐高适《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闽徐夤《露》诗:“散綵几当蝉饮际,凝光宜对蚌胎前。”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中:“潭州一巨贾,私藏蚌胎,为关吏所搜,尽籍之,皆南海明胎也。”⒉比喻精粹的学识。⒊指优秀的作品。
    • 12.
      贺兰释义:⒈见“贺兰山”。⒉国名“荷兰”的旧译。⒊复姓。
    • 13.
      郁孤台释义:古台名。在 江西 赣州市 西南 贺兰山 顶。因高阜郁然孤起,故名。唐 赣州 郡守 李勉 登临北望,因改名 望阙,宋 曾慥 增筑二台,南为 郁孤,北为 望阙。宋 苏轼《虔州八境图》诗之七:“烟云縹緲 鬱孤臺,积翠浮空雨半开。”宋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鬱孤臺 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元 萨都剌《奉次参政韵》:“大庾岭 头三月尽,鬱孤臺 下几人过。”亦省称“鬱孤”。宋 苏轼《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 如旧游。”宋 杨万里《送赵宽之排岸之官章贡》诗:“鬱孤 马祖 饶行乐,柿栗来禽肥过拳。
    • 14.
      重姓释义:⒈犹大姓。 唐 朱庆馀 《贺张水部员外拜命》诗:“前代佳名 逊 ,当时重姓 张 。”⒉复姓,双姓。 唐 无名氏 《玉泉子》:“举人 李文彬 受知於舍人 紇干洎 。有同时今京兆府司録 贺兰洎 卒, 彬 因謁紫微,问:‘今日有何新事?’对曰:‘适过府,闻 紇干洎 卒。’ 洎 曰:‘莫错否。’ 彬 曰:‘不错。’ 洎 曰:‘君又似共鬼语也。’拂衣而入。 彬 乃悟,盖俱重姓,又同名而误对也。”
    • 15.
      长车释义:⒈古时的兵车。 宋 岳飞《满江红》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 缺。”参见“长轂”。⒉即长途车。行远程的车子。《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他便雇了长车,结伴一同起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这车子是从 王家营 僱的长车,回去早一天,少算一天价,何苦在这里躭搁呢?”
    • 16.
      随波释义:⒈依着风波飘动。 《文选·宋玉<高唐赋>》:“徙靡澹淡,随波闇蔼。”刘良 注:“言林木繁茂,随风波而动。”三国 魏 曹丕《善哉行》:“随波迴转,有似客游。”宋 汪藻《小重山》词:“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去,点点乱寒星。”⒉比喻无原则地跟从他人行事。唐 罗隐《谗书·答贺兰友书》:“况僕求试京师,随波而上,逐队而下,亦有年矣。”清 陈田《<明诗纪事己籤>序》:“暨乎随波之流,摹仿太甚,为弊滋多。”

贺兰(hel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贺兰是什么意思 贺兰读音 怎么读 贺兰,拼音是hè lán,贺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贺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