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钞 [yín chāo]
1. 银币;银两。
银钞 引证解释
⒈ 银币;银两。
引元 虞集 《御史中丞杨襄愍公神道碑》:“初尚书省改作 至大 银钞,视中统一当其二十五,又铸钱为 至大 钱。”
《痛史》第二十回:“不过使他们开一翻骗局,赚几锭银钞罢了。”
银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住罢释义:停止。 《元典章·刑部五·烧埋》:“今钦奉詔书条画内节,该住罢 至大 银钞,不使铜钱,依旧印造 中统 钞与 至元 钞,子母并行,以便民用。”《水浒传》第八二回:“十日已外,住罢买市,号令大小收拾赴京朝覲。”
- 2.
折色释义:⒈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宋史·食货志上三》:“有司言其地沃民勤,颇多积穀,请每岁和市,随常赋输送,其直多折色给之。”《明史·食货志二》:“十七年,云南 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於是谓米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若有为民的官,将这样的灾伤申报上去,央两院题本改了折色,百姓也还可存济。”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宝源局》:“正德 七年,令职官折色俸给,十分为率,一分折钱,九分关银。”⒉指银子的成色。亦以指银子成色不足。
- 3.
挑剜释义:抠挖。 《元典章·户部六·住罢银钞铜钱使中统钞》:“挑剜祼宝钞以真作伪者,初犯杖一百,徒一年。”《明律·户律四·钞法》:“若有不行用心辨验,收受伪钞及挑剜描輳钞贯在内者,经手之人,杖一百,倍偿所纳钞贯。”
- 4.
支查释义:计算稽查。《元典章·户部六·住罢银钞铜钱使中统钞》:“仍听於中书户部及各处转运司预买 至大 五年盐引,挨次支查,其餘诸色课程差发,亦仰从便收受。”
- 5.
漕折释义:指漕粮改折银钞收纳。 明 正统 元年规定,田赋自起运兑军外,其余可折收钱钞,粮四石折银一两。见《明史·食货志二》。明 袁宏道《逋赋谣》:“苏州 旧逋七十万,漕折金花居其半。”
- 6.
看垛钱释义:宋 代金银钞引交易铺前陈列的金银和现钱。
- 7.
穣穣释义:⒈丰熟貌。《诗·商颂·烈祖》:“自天降康,丰年穰穰。”《史记·滑稽列传》:“五穀蕃熟,穰穰满家。”⒉众多。《诗·周颂·执竞》:“降福穰穰,降福简简。”毛 传:“穰穰,众也。”一本作“禳禳”。汉 扬雄《甘泉赋》:“儐暗蔼兮降清坛,瑞穰穰兮委如山。”唐 韩愈《刘生诗》:“天星迴环数纔周,文学穰穰囷仓稠。”王闿运《<湘潭县志>序》:“银钞穰穰。”⒊纷乱貌。穰,通“攘”。唐 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诗之二:“颸颸杨柳风,穰穰樱桃雨。”宋 洪迈《夷坚甲志·舒民杀四虎》:“行至 舒州 境,见村民穰穰,十百相聚,因弛
- 8.
装揑释义:犹捏造。《元典章·礼部三·葬礼》:“朱惠孙 告豪强 安主、侯一之 等,将 惠孙 元供养亡母 苏氏 魂牌,装揑大言,恐骗讫银钞。”《元典章·刑部五·检验》:“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装揑尸状,移易轻重,情弊多端,拟合设法关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