嬖宠 [bì chǒng]
1. 受宠爱;宠爱。
2. 指受君主宠爱的人。
4. 特指受君主宠爱的妃嫔。
嬖宠 引证解释
⒈ 受宠爱;宠爱。
引《管子·君臣上》:“妇人嬖宠,假於男之知以援外权。”
尹知章 注:“妇人既得君之嬖宠,又因大臣之智以引其外权,则何为而不成也。”
《后汉书·崔駰传》:“中常侍 江京、陈达 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无真叟》:“有 亚禄 者,年已冠,虽色艺未衰,而人皆嬖宠幼穉。”
⒉ 指受君主宠爱的人。
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弃嬖宠而用三良。”
杜预 注:“七年杀嬖臣 申侯,十六年杀宠子 子华 也。”
《孔丛子·杂训》:“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振困匱。”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嬖宠不得邀厚禄;贵戚不得窃尊位。”
⒊ 特指受君主宠爱的妃嫔。
引《左传·昭公三年》:“今嬖宠之丧,不敢择位,而数于守适。”
《旧唐书·后妃传序》:“然而三代之政,莫不以贤妃开国,嬖宠倾邦。”
嬖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女谒释义:⒈谓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韩非子·诡使》:“近习女謁并行,百官主爵迁人,用事者过矣。”汉 刘向《说苑·政理》:“后宫不荒,女謁不听。”唐 王维《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中宗 之时,后宫用事,女謁寖盛,主柄潜移。”⒉泛指通过有权势的妇女干求请托。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年十二月》:“福建 提盐 李承迈 本假女謁,交通权臣……伏望併赐罢黜。”《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赃吏 吕应问、韩禧 皆满数万,颐浩 既受女謁,遂令移狱。”参见“妇謁”。⒊指女宠。明 李东阳《孝宗皇帝挽歌词》:
- 2.
嬖宠释义:⒈受宠爱;宠爱。《管子·君臣上》:“妇人嬖宠,假於男之知以援外权。”尹知章 注:“妇人既得君之嬖宠,又因大臣之智以引其外权,则何为而不成也。”《后汉书·崔駰传》:“中常侍 江京、陈达 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无真叟》:“有 亚禄 者,年已冠,虽色艺未衰,而人皆嬖宠幼穉。”⒉指受君主宠爱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弃嬖宠而用三良。”杜预 注:“七年杀嬖臣 申侯,十六年杀宠子 子华 也。”《孔丛子·杂训》:“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振困匱。”清 唐甄《潜书·卿牧》:“嬖宠不得
- 3.
守适释义:居于正妻地位。 指嫡配、正夫人。《左传·昭公三年》:“今嬖宠之丧,不敢择位,而数於守适,唯惧获戾,岂敢惮烦。”杜预 注:“不敢以其位卑,而令礼数如守适夫人。”
- 4.
惑蛊释义:迷惑。《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太尹惑蛊其君而专其利。”《国语·晋语二》:“将以 驪姬 之惑蛊君而诬国人,谗羣公子而夺之利,使君迷乱,信而亡之。”《后汉书·崔駰传》:“中常侍 江京、陈达 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疎孽。”宋 洪迈《夷坚丁志·陈巫女》:“既嫁,神日日来惑蛊之。”
- 5.
探取释义:⒈试探。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贼凭恃山川,二祖劳於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者。谓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闚其衅。”茅盾《子夜》八:“她以为父亲是要利用 刘玉英 来探取 老赵 的秘密。”⒉预支。《晋书·愍怀太子遹传》:“东宫旧制,月请钱五十万,备於众用,太子恒探取二月,以供嬖宠。”《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探取,预取也。”⒊摸取。宋 陈元靓《岁时广记·人日》:“又立春日作此,名探春蠒。馅中置帋签或削木书官品,人自探取,以卜异时官品高下。”《宋史·李
- 6.
职秩释义:职位与官俸。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王子朝 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 景 灵 之族以作乱。”《孔丛子·陈士义》:“子顺 相 魏,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者,诸丧职秩者不悦,乃造谤言。”
- 7.
里谒释义:谓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