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六韬 六韬的意思
liùtāo

六韬

简体六韬
繁体六韜
拼音liù tāo
注音ㄌ一ㄡˋ ㄊㄠ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ù lù,(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例句】: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1) 〔六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2) 〔六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tāo,(1) 弓或剑的套子。(2) 隐藏,隐蔽。【例句】:韬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3) 用兵的谋略。【组词】:韬钤。韬略。

基本含义

指六种策略或战术,用以指导军事行动。

六韬的意思

六韬 [liù tāo]

1. 亦作“六弢”。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六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六弢”。

⒉ 兵书名。旧题 周 吕望 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

《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
成玄英 疏:“《金版》《六弢》,《周书》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随字读之,云是 太公 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

⒊ 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法奇於三略,义秘於六韜。”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韜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諳六韜, 养由基 穿杨技高。”


国语词典

六韬 [liù tāo]

⒈ 书名。指文、武、龙、虎、豹、犬韬。相传为周太公望所撰。六卷。曾号为「武学七书」之一,为谈兵者所称道。其中述殷周情事,多奇闻异说,可供神话研究参考。


六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卒释义:⒈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见《周礼·夏官·诸子》郑玄 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我曲 楚 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杨伯峻 注:“广有一卒者,谓每部之车数有一卒耳。其数为偏之两,即两偏,故又云卒偏之两…… 楚 以三十乘为一卒,以一卒为一广。説详 江永《群经补义》。”《六韬·练士》:“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⒉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战国策·赵策三》:“不鬪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 之力。”《淮南子·修务训》:
    • 2.
      一屯释义:⒈古代军队作战时的一个单位。 《六韬·均兵》:“险战者,前后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队间二十五步,三十骑为一屯,六十骑为一辈,十骑一吏,纵横相去百步,周环各復故处。”《新唐书·杨行密传》:“ 彦 以骑兵背城战, 行密 卧帐中,令曰:‘贼近,报我!’俄而陷一屯。”⒉屯田的一个单位。《晋书·食货志》:“今以 鄴 奚官奴婢著 新城 ,代田兵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使,皆如屯田法。”
    • 3.
      七书释义:宋 元丰 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
    • 4.
      云火释义:⒈《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 黄帝氏 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 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杜预 注:“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炎帝,神农氏,姜 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后因以“云火”指受命之瑞兆。《晋书·职官志》:“而鸟龙居位,云火垂名。前史详之,其以尚矣。”唐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⒉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的烟火。《六韬·必出》:“已出者,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 5.
      五材释义:⒈亦作“五才”。 五种物质。指金、木、水、火、土。《左传·襄公二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杜预 注:“五材,金、木、水、火、土也。”汉 焦赣《易林·师之解》:“三德五才和合,四时阴阳顺敍,国无咎灾。”原注:“五才,金、木、水、火、土也。”⒉五种物质。指金、木、皮、玉、土。《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郑玄 注:“此五材,金、木、皮、玉、土。”⒊五种德性。《六韬·龙韬》:“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 6.
      僞方释义:⒈骗人的方术。《六韬·上贤》:“伪方异伎,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者,必止之。”⒉指不合法的政权的一方。如:伪方人员。
    • 7.
      八徵释义:⒈谓为识别人才进行的八种考查。《六韬·选将》:“太公 曰:‘知之有八徵: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徵皆备,则贤不肖别矣。’”⒉谓生活中所接触的八个方面。《列子·周穆王》:“觉有八徵,梦有六候。奚谓八徵?一曰故,二曰为,三曰得,四曰丧,五曰哀,六曰乐,七曰生,八曰死。此者八徵,形所接也。”
    • 8.
      六韬三略释义:《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 9.
      冲陈释义:⒈利用战车冲击的阵势。 《六韬·鸟云泽兵》:“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置衝陈,便兵所处,然后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陈,此用兵之奇也。”⒉冲击敌方战阵。《资治通鉴·晋康帝建元二年》:“翰 自出衝陈,涉夜干 出应之,慕容霸 从傍邀击,遂斩 涉夜干。”
    • 10.
      别堡释义:谓拱卫中心城市的城堡。《六韬·略地》:“审如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
    • 11.
      勦取释义:抄取。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三》:“其门弟子又蹈袭其师説各立门户。深衷厚默,勦取道学之名以为进取之捷径。”清 姚鼐《读<司马法><六韬>》:“今《六韜》勦取兵家之説,附之 太公 而弥鄙陋。”清 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顾取 朱笠亭《明人诗钞》,以为读 明 诗之善本,孰知其所自为説大都勦取《静志居诗话》。”
    • 12.
      幻惑释义:犹眩惑。 谓迷乱人心以行诈骗。《六韬上贤》:“伪方异伎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五:“﹝ 贺玄景 ﹞自称五戒贤者,同为妖者十餘人,於 陆浑山 中结草舍,幻惑愚人子女,倾家产事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此是屈死之鬼,所以假托人形,幻惑年少。”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元 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於人间。”
    • 13.
      弢钤释义:⒈犹弢藏。 ⒉古代兵书《六韬》和《玉钤》的并称。后因以称用兵的谋略。
    • 14.
      律管释义:⒈亦称“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六韬·五音》:“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⒉古代亦用作测候季节变化的器具。《梦溪笔谈·象数一》引 晋 司马彪《续汉书》:“候气之法,於密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实以葭灰,覆以緹縠,气至则一律飞灰。”唐 高彦休《高阙史·齐将军义犬》:“逾年牝死,犬弥加勤,又更律琯,齐 亦殂落,犬嘷吠终夕,呱呱不輟。”南唐 李璟《保大五年元日大雪登楼赋》诗:“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宋 晁冲之《赠僧法一墨》诗:“阴房风日不可到,律琯吹
    • 15.
      得鹿释义:⒈《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后遂以“得鹿”指虚幻的人世富贵。⒉《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文选·班彪〈王命论〉》“至比天下於逐鹿”李善注引《六韬》:“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
    • 16.
      戎韬释义:⒈即《六韬》。 唐 李贺《南园》诗之四:“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韜》一卷书。”王琦 汇解:“戎韜,即 太公《六韜》书也。”参见“六韜”。⒉韬略,军事谋略。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侍戎韜於武帐,听雅曲於文絃。”宋 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词:“人在油幢,戎韜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清 赵翼《书放翁诗后》诗:“设令少十年,必亲与戎韜。”
    • 17.
      战骑释义:⒈谓骑兵作战。 《六韬·战骑》:“武王 问 太公 曰:‘战骑奈何?’”⒉骑兵。汉 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闔閭 復使 子胥 屈 盖餘、烛佣,习术战骑射御之巧。”《新唐书·曹王皋传》:“练兵峙粮,市 回鶻 马以益战骑,岁时大畋以教士。”⒊战马。《宋史·程之邵传》:“以羡茶入 熙 秦 易战骑,得良马益多。”陈毅《在天津新河某部营房夜宿》诗:“练兵要练在平时,不忘一朝跨战骑。”
    • 18.
      捷疾释义:敏捷,迅速。《六韬·武骑士》:“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尺五寸已上,壮健捷疾,超絶伦等。”《史记·殷本纪》:“帝紂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下:“﹝ 张融 诗﹞紆缓诞放,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宋 洪迈《夷坚乙志·潞府鬼》:“既以弓矢入,众各负壁坐。少焉,一矢破屏纸而出,捷疾中的,不少偏。”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吾之治效,可三年而成,尤为捷疾也。”
    • 19.
      文韬武略释义: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 比喻用兵的谋略。
    • 20.
      文韬武韬释义:韬:古代兵书《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指文武两方面的谋略。

六韬(liut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六韬是什么意思 六韬读音 怎么读 六韬,拼音是liù tāo,六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六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