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吏俸 吏俸的意思
fèng

吏俸

简体吏俸
繁体
拼音lì fèng
注音ㄌ一ˋ ㄈ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组词】:吏治。官吏。(2) 旧指小公务员。【组词】: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fèng, ◎ 官员等所得的薪金。【组词】:俸禄。薪俸。俸给(jǐ)。俸金。

基本含义

指官员的薪水。

吏俸的意思

吏俸 [lì fèng]

1. 官吏的俸禄。

吏俸 引证解释

⒈ 官吏的俸禄。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先王之制,皆足代耕。增爵损禄, 必程 以倾。先益吏俸,乃可致平。”


吏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俸料钱释义:俸料钱亦称官俸、俸钱、俸料、料钱,是朝廷给官吏俸禄中以货币支付的部分。
    • 2.
      俸钞释义:元 明 时官吏俸金或以钱币支付,称俸钞。 元 初官吏均无俸禄,中统 三年定百官俸,并另向民户征收。《元史·食货志四》:“至 武宗 至大 二年……俸钞改支 至元 钞。”《明史·食货志六》:“﹝ 洪武 ﹞十三年重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米、俸钞之制,而杂流吏典附焉。”
    • 3.
      干禄释义:旧指钻营当官,追名逐利。 干 :追求。禄:官吏俸给的旧称。
    • 4.
      扣算释义:按一定数额折算或结算。《元典章·户部一·官吏添支俸给》:“其餘内外官吏俸一十两以下人员,依 大德 三年添支小吏俸米例,每一两与米一斗,十两以上至二十五两每员支米一石,餘上之数每俸一两与米一升扣算给付。”《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 讨帐,不觉三月有餘,三万银帐,都收完了。公子把底帐扣算,分釐不歉。”瞿秋白《饿乡纪程》九:“外交部一定要在公费内扣算的。”
    • 5.
      胥士释义:唐 代设置公廨本钱,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向官府纳课的民户,称为“胥士”。《新唐书·食货志五》:“﹝ 贞观 ﹞十二年,罢诸司公廨本钱,以天下上户七千人为胥士,视防閤制而收其课,计官多少而给之。”《新唐书·食货志五》:“二十二年,置京诸司公廨本钱,捉以令史、府史、胥士。”

吏俸(lif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吏俸是什么意思 吏俸读音 怎么读 吏俸,拼音是lì fèng,吏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吏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