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 [fǎ zàng]
1. 佛教语。谓法性含藏的无量功德。
3. 佛教语。佛所说的教法。佛法含藏无量妙义,故称“法藏”。
法藏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法性含藏的无量功德。
引《无量寿经》卷上:“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
《无量寿经》卷上:“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⒉ 佛教语。佛所说的教法。佛法含藏无量妙义,故称“法藏”。
引《法华经·宝塔品》:“假使有受持,八万诸法藏,班宣如所説,以示亿千人。”
唐 王维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国语词典
法藏 [fǎ zàng]
⒈ 藏,形容多法聚集。法藏指佛陀的教法。
引唐·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⒉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康居国人,至祖父始迁居长安,故以康为姓。为严宗三祖。十七岁入太白山学佛,后从智俨听讲《华严经》,深受智俨赞赏,二十八岁才出家为沙弥。上元元年,奉诏在太原寺讲《华严经》。后诏京师十大德为授具足戒,并赐号贤首。从此以后经常参加翻译、讲经、著述。先后和地婆诃罗、提云般若、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共译事,特别对《华严经》的翻译贡献最大;亦于《华严经》研究最深,前后讲说《华严经》三十余次。将智俨所创的教相和观行作了详尽的发挥,成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世称「贤首国师」。弟子以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最有名。著有《华严探玄记》二十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华严经问答》二卷、《华严金狮子章》一卷等行世。
法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祖释义:⒈七代祖先。 ⒉佛教称传法相承的七代。华严宗以马鸣、龙树、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为七祖。禅宗南宗以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会为七祖。禅宗北宗以弘忍的另一弟子神秀为六祖,普寂为七祖。
- 2.
九带释义:佛教禅宗汇编的九种教理。 即:佛正法眼藏带、佛法藏带、理贯带、事贯带、理事纵横带、屈曲垂带、妙叶兼带、金针双销带和平怀常实带。见《浮山远录》。 宋 黄庭坚 《赠隐清寺正禅师》诗:“擗开 华岳 三峯手,参得 浮山 九带禪。”
- 3.
五劫思惟释义:阿弥陀佛在因位为法藏比丘时,于发四十八愿前,曾有五劫期间之思惟。
- 4.
五部律释义:佛灭后百年间,付法藏第五祖优婆桠多之下有五弟子,于戒律上各抱异见,一大律藏便生五部之派别,即昙无德部、萨婆多部、弥沙塞部、迦叶遗部、婆粗富罗部。
- 5.
十玄释义:中国 佛教华严宗的核心教义,又称十玄门、十玄缘起。 其内容为: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网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成门、诸藏纯杂具德门、十世隔法异成门、唯心回转善成门和托事显法生解门。“十玄”旨在发明华严宗特有的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法界缘起”。见 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和 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 6.
干隐释义:⒈谓犯法藏奸。 ⒉乾隱:侵吞财物;侵吞。⒊指侵吞的财物。
- 7.
性戒释义:盖除杀、盗、淫、妄等四波罗夷外,其他诸戒皆属遮戒,准此,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所说四重四十二戒、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所说六重二十八轻戒、梵网经卷下所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等,皆依性戒、遮戒而分轻重,惟法藏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四则谓,梵网四十八轻戒中亦有性戒、遮戒之别。
- 8.
法界宗释义:佛教宗派名。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旨趣为其主要教理。此宗是 唐 贤首(法藏)大师开创,其所依据经典为《华严经》,所以又称为贤首宗或华严宗。
- 9.
法藏释义:⒈佛教语。谓法性含藏的无量功德。⒉佛教语。佛所说的教法。佛法含藏无量妙义,故称“法藏”。
- 10.
相入释义:⒈互相为用;彼此投合。《国语·周语下》:“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有至而后救之,是不相入也。”韦昭 注:“不相入,不相为用也。”宋 苏轼《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莫年欲学 柳下惠,嗜好酸咸不相入。”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骆(骆宾王)答 裴(裴炎)书云:‘义士期於壮夫,忠臣出於孝子;既不能推心奉母,亦焉能死节事人。’骆 之器识如此,而 裴 以为浮躁浅露,彼方陈力牝朝,詎相入哉?”⒉佛教语。犹包含。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宗派的兴起及其发展》:“法藏 用这种繁琐的分析,说明缘起
- 11.
耳目昭彰释义: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 12.
观照般若释义:观照般若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佛学术语,六种般若之一。佛学术语,六种般若之一。观照实相之理之智慧,即般若之身体也(般若译曰智慧)。肇论曰:‘观照般若,照事照理故’。法藏心经疏曰:‘观照能观妙慧’。
- 13.
贤首释义:⒈佛教菩萨名。⒉唐代高僧法藏,西域康居人。为华严宗的创立者。通称贤首大师。
- 14.
贤首宗释义:中国 佛教派别之一。 其实际创始人 唐 法藏,字 贤首,通称“贤首大师”,故名。又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参见“华2严宗”。
- 15.
轮环释义:⒈循环;轮流。前蜀 韦庄《上春词》:“四时轮环终又始,百年不见 南山 摧。”元 行端《拟寒山子诗》之一:“东东復西西,轮环哭哀哀。”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段公子》:“夫人与诸婢亦皆梦魔,大愳,而无如之何,唯与诸婢媪轮环鬭叶子,坐守达旦。”⒉谓轮回,转世。唐 田休光《法藏禅师塔铭》:“世之业,生灭若轮环者,则虽尘沙作数,草木为筹,了无遗纤哉。”
- 16.
迦叶释义:释迦 弟子以 迦叶 为名者五人,经论中单称 迦叶 是指 摩诃迦叶波,他年高德劭,称为 大迦叶。释迦 殁后佛教结集三藏时,他是召集人兼首座。中国 禅宗又说他是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西土二十八祖之始祖。《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以法师景行 大迦叶,故以头陀为称首。”李善 注:“大迦叶 比丘,是 释迦牟尼佛 大弟子。”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是时 迦叶 告诸众曰:‘如来 寂灭,世界空虚,当集法藏,用报佛恩。’”元 耶律楚材《太阳·利道拔生》诗:“箇箇既知 迦叶 富,人人休怨 释迦 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