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鬼方 鬼方的意思
guǐfāng

鬼方

简体鬼方
繁体
拼音guǐ fāng
注音ㄍㄨㄟˇ ㄈ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ǐ,(1)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组词】:鬼魂。鬼魅。鬼蜮(①鬼怪;②阴险害人的)。(2) 阴险,不光明。【组词】:鬼话。鬼黠。鬼胎。(3) 对人的蔑称或憎称。【组词】:酒鬼。烟鬼。鬼子。吝啬鬼。(4) 恶劣,糟糕(限做定语)。【组词】:鬼天气。(5) 机灵,敏慧(多指小孩子)。【组词】:鬼精灵。(6) 表示爱昵的称呼。【组词】:小鬼。机灵鬼。(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fāng,(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组词】:方根。平方。开方。(3) 人的品行端正。【组词】:方正。方直。(4) 一边或一面。【组词】:方向。方面。(5) 地区,地域。【组词】: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组词】: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7) 种,类。【组词】:变幻无方。仪态万方。(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组词】:药方。(9) 违背。【组词】:方命。(10) 正在,正当。【组词】:方今盛世。方兴未艾。(11) 才,刚刚。【组词】:方才。如梦方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组词】:土石方。(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组词】:几方石章。(14) 姓。

基本含义

指极为偏僻、荒凉、少人居住的地方。

鬼方的意思

鬼方 [guǐ fāng]

1. 上古种族名。为殷周西北境强敌。

3. 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

鬼方 引证解释

⒈ 上古种族名。为 殷 周 西北境强敌。参阅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易》、 王国维 《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

《易·既济》:“高宗 伐 鬼方,三年克之。”
《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
毛 传:“鬼方,远方也。”
朱熹 集传:“鬼方,远夷之国也。”

⒉ 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

《文选·扬雄<赵充国颂>》:“遂克西戎,还师于京; 鬼方 宾服,罔有不庭。”
李善 注:“《世本》注曰:‘ 鬼方,於 汉 则 先零戎 是也。’”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诗:“恭凭神武策,远御 鬼方 人。”
清 赵翼 《苗人》诗:“莫笑 鬼方 陋,淳如 怀 葛 民。”


国语词典

鬼方 [guǐ fāng]

⒈ 古称荒远的国家。文献上所指不一,有:(1)​ 西戎。见《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2)​ 周荆、楚之地。见惠栋《九经古义》。(3)​ 今贵州之地。见清《一统志》。(4)​ 今陕西省西北一带。春秋时狄人居此,姓隗,隗即鬼也。见王国维《观堂集林》。


鬼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庭释义:⒈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杜预 注:“下之事上皆成礼於庭中。”杨伯峻 注:“庭,动词,朝于朝庭也。九年《传》云‘宋公 不王’故此云以讨不庭。此不庭为名词,义为不庭之国。”《汉书·赵充国传》:“鬼方 宾服,罔有不庭。”颜师古 注:“庭,来帝庭也。”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於是内修政事,外讨不庭,而復有 文、武 之境土。”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当 尧 时,三苗 不庭,遏絶其世,窜之 三危,其遗种尚在。”⒉无道;叛逆。《诗·大雅·韩奕》:“榦不庭方,此佐戎辟。
    • 2.
      内奰释义:《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毛 传:“奰,怒也。”言 商纣 的恶行激起国内百姓的怨怒。后引申指内乱。
    • 3.
      勿用释义:犹勿动。 谓不可有所作为。《易·乾》:“初九,潜龙,勿用。”孔颖达 疏:“圣人虽有龙德,於此时唯宜潜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上》:“用,施行也。勿用,无所施行也。”王引之《易·既济》:“高宗 伐 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易·颐》:“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 4.
      宗圣姓释义:居羽山,娶金阳氏女,生鹿黎,鹿黎生青蛰,青蛰在夏后氏时,居住在鬼方妙乐之丘,建立了妙乐国,传十五世至净德,因慕祖先之德,自称宗贤祖圣,以宗圣为号,后世子孙便以宗圣为姓。
    • 5.
      戎辂释义:兵车。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命 尹 氏及 王子虎、内史 叔兴父 策命 晋侯 为侯伯,赐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杜预 注:“大輅,金輅;戎輅,戎车。”《旧唐书·李勣传》:“论功行赏,太宗 为上将,勣 为下将,与 太宗 俱服金甲,乘戎輅,告捷於太庙。”宋 杨亿《奉和御制契丹出境将议回銮》:“戎輅巡 河 右,天威讋 鬼方。”《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桓公 与 屈完 同登戎輅,望见各国之兵,各占一方,联络数十里不絶。”
    • 6.
      白狄释义:亦作“白翟”。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侯 败 狄 于 箕,郤缺 获 白狄子。”杜预 注:“白狄,狄 别种也。”《史记·匈奴列传》:“晋文公 攘 戎 翟,居于 河西 圁、洛 之间,号曰 赤翟、白翟。”宋 王禹偁《贺胜捷表》:“言念 夏臺,古之 白翟,虽居沙漠,实近 崤函。”明 梁辰鱼《念奴娇·拟出塞》套曲:“白狄 临 关,黄河 夹地,胡 儿千队此驰骋。”王国维《鬼方昆夷玁狁考》:“春秋 庄 閔 以后,戎 号废而 狄 号兴,而 狄 之姓氏见于《左传》者实为 隗 姓…… 秦 汉 以后
    • 7.
      胡客释义:来自 胡 地的客人;旅居中原的胡人。 汉 贾谊《新书·匈奴》:“令此时大具召 胡 客,饗 胡 使。”宋 杨亿《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诗:“聊用夸胡客,还闻讋 鬼方。”
    • 8.
      追奔释义:⒈亦作“追犇”。追击逃敌。《后汉书·陈俊传》:“追奔二十餘里,斩其渠帅而还。”隋炀帝《白马篇》:“转鬭平华地,追犇扫 鬼方。”《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师无不一当百,追奔四十里。”⒉指追兵。明 徐渭《拟上督府书》:“委以饵贼,而击其追奔。”⒊犹追赶;追逐奔跑。唐 韩愈《秋怀诗》之八:“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奇女杀贼》:“夫妇追奔数里,哀号乞女,骑弗许。”叶剑英《访问千里马的国家》:“青年人更是热情奔放,每到一个地方,他们总是跳跃着,追奔着,向我们欢
    • 9.
      闰变释义:谓王朝正统发生伪变。 清 李厚庵《赠陈梦雷》诗:“天气一闰变,鬼方 三年休。首恶既服舍,孤臣尔何訧。”
    • 10.
      鬼亲释义:即 鬼方。
    • 11.
      鬼区释义:⒈边远地区。 《文选·班固<典引>》:“仁风翔乎海表,威灵行乎鬼区。” 蔡邕 注:“鬼区,絶远之区也。”一说即 鬼方 。 李善 注:“鬼区,即 鬼方 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声教被四海,仁风扇鬼区。”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铁山碎》:“百蛮破胆,边氓苏;威武辉耀,明鬼区。”⒉鬼集居之区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芝山鬼》:“ 芝山 在城北一里,左右前后皆墓域,僧寺两廡,菆柩相望,风雪阴雨,輒闻啾啾之声,盖鬼区也。”
    • 12.
      鬼国释义:⒈阴间,鬼的世界。《楞严经》卷六:“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天吴紫凤,纷紜而到;鬼国罗刹,次第而来。”⒉即 鬼方。清 吴伟业《滇池铙吹》诗之三:“鬼国 三年劳薄伐,王师五月下殊方。”参见“鬼方”。⒊神话传说中的古北方国名。《山海经·海内北经》:“鬼国 在 贰负之尸 北,为物人面而一目。”
    • 13.
      鬼戎释义:即 鬼方。《竹书纪年》卷上:“﹝ 殷 武乙 ﹞三十五年,周公 季歷 伐西落 鬼戎。”《后汉书·西羌传》:“周 古公 踰 梁山 而避於 岐下,及子 季歷,遂伐西落 鬼戎。”参见“鬼方”。
    • 14.
      鬼方释义:⒈上古种族名。为 殷 周 西北境强敌。《易·既济》:“高宗 伐 鬼方,三年克之。”《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毛 传:“鬼方,远方也。”朱熹 集传:“鬼方,远夷之国也。”参阅 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易》、王国维《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⒉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文选·扬雄<赵充国颂>》:“遂克西戎,还师于京;鬼方 宾服,罔有不庭。”李善 注:“《世本》注曰:‘鬼方,於 汉 则 先零戎 是也。’”唐 张说《将赴朔方军》诗:“恭凭神武策,远御 鬼方 人。”清 赵翼《苗人》诗:“莫笑 鬼

鬼方(gui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鬼方是什么意思 鬼方读音 怎么读 鬼方,拼音是guǐ fāng,鬼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鬼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