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武经 武经的意思
jīng

武经

简体武经
繁体武經
拼音wǔ jīng
注音ㄨˇ ㄐ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组词】: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2) 勇猛,猛烈。【组词】: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3) 半步,泛指脚步。【组词】: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4) 姓。

jīng jìng,(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组词】:经纱。经线。经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组词】:东经。西经。经度。经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组词】:诗经。易经。经书。经卷。经文。经义。经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黄帝内经。(4) 治理,管理。【组词】:经理。经营。经商。经济。经纪。经天纬地。(5) 通过。【组词】:经过。经历。经验。经手。经办。经年累月。经久不息。(6) 禁受。【组词】:经受。经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组词】:经常。经费。荒诞不经。(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组词】:经脉。经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组词】:已经。曾经。(10) 缢死,上吊。【组词】:自经。(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组词】:月经。经血。(12) 古同“京”,数目。(13) 姓。

基本含义

武经是指古代兵法的经典之一,也用来形容武艺高强、战斗力强大的人。

武经的意思

武经 [wǔ jīng]

1. 兵书。宋时武试,选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种兵书,供应武举者研习,名《武经七书》,简称《武经》。

武经 引证解释

⒈ 兵书。

唐 白居易 《除王佖检校户部尚书充灵盐节度使制》:“早练武经,累从军职。”
唐 杜牧 《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周 孔 传文教, 萧 曹 授武经。”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雨晴风雾,皆为兵具;山原林坎,亦是武经。”

⒉ 宋 时武试,选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种兵书,供应武举者研习,名《武经七书》,简称《武经》。

《清史稿·德宗纪二》:“庚辰,詔武科改试枪礮,停默写《武经》。”


武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书释义:宋 元丰 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
    • 2.
      掩膊释义:即披膊。古时铠甲遮护臂膊的部分。参阅 宋 曾公亮《武经总要》卷十三。
    • 3.
      武科释义:科举时代专为考试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 唐 武则天 长安 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 明 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 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 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 4.
      武经释义:⒈兵书。⒉宋时武试,选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种兵书,供应武举者研习,名《武经七书》,简称《武经》。
    • 5.
      黄桦弓释义:宋 代弓名。其弓饰有黑漆、黄白桦、麻背之别,饰黑漆的为黑漆弓,饰黄桦的为黄桦弓,饰白桦的为白桦弓。见 宋 曾公亮《武经总要·器图》、明 王圻《三才图会·器用六》。
    • 6.
      黄桦弩释义:亦作“黄华弩”。宋 代弩名。其弩饰有黑漆、黄白桦、雌黄桦稍之别,饰黄桦的为黄桦弩,饰雌桦稍的为雌黄桦稍弩。见 宋 曾公亮《武经总要·器图》、明 王圻《三才图会·器用六》。

武经(wuj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武经是什么意思 武经读音 怎么读 武经,拼音是wǔ jīng,武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武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