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质对 质对的意思
zhìduì

质对

简体质对
繁体質對
拼音zhì duì
注音ㄓˋ ㄉ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本体,本性。【组词】: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2) 朴素,单纯。【组词】:质朴。质直。(3) 问明,辨别,责问。【组词】:质疑。质问。质询。对质。(4) 抵押或抵押品。【组词】:人质。(5) 同“贽”,礼物。

duì,(1) 答,答话,回答。【组词】:对答如流。无言以对。(2) 朝着。【组词】:对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组词】:对面。(4) 跟,和。【例句】:对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组词】:对立。对流。对接。对称(chèn)。对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组词】:对于。对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组词】:对待。(8) 照着样检查。【组词】:核对。校(jiào )对。(9) 投合,适合,使相合。【例句】:对应(yìng )。对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组词】:神色不对。(11) 双,成双的。【组词】:配对。对偶。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组词】:对开。(13) 搀和(多指液体)。【组词】:对水。(14) 量词,双。【组词】:一对鹦鹉。

基本含义

指两个人互相质问、互相辩驳的情况。

质对的意思

质对 [zhì duì]

1. 对质;对证。

质对 引证解释

⒈ 对质;对证。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下山寨,到那里, 李山儿,共质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女微哂之。 珏 觉有异,质对参差。”
秦腔《假金牌》第十场:“我将你带回朝去,可愿一一质对?”


国语词典

质对 [zhì duì]

⒈ 对质、辩证。元·吴昌龄也作「质证」、「折辩」、「折对」、「折证」。

《张天师·第三折》:「菊花,你近前与他质对者。」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我家中还有亲兄杨大,又有妻张氏,有二男二女,俱远在蓟州不及前来执命,可怜!可怜!故此自来要与大郊质对,务要当官报仇。」


质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口素质释义:又称“人口质量”。狭义指人口的文化科学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广义还包括思想和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提高人口素质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
    • 2.
      唤质释义:传唤质对。
    • 3.
      对账单释义:一般包括电子对账单与纸质对账单,是指发卡银行的贷款中心(信用卡中心),在持卡人每月的账单日结算后,将持卡人刷卡明细封装成电子邮件发送到持卡人所写的账单邮箱中,或者印成对账单寄到持卡人的账单地址,并载明消费金额和最低还款额及最后还款缴款期限等。
    • 4.
      折证释义:⒈〈动〉对证;质对。 ⒉〈动〉辩论;争辩。
    • 5.
      污染释义:⒈沾染上有害物质。 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危害: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 6.
      电阻率释义:表示物质对 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其大小与温度有关。物质的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 7.
      相互作用释义:当一部分物质对另一部分物质发生作用(直接接触或通过场)时,必然要受到另一部分物质对它的反作用。
    • 8.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释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可认识性的基础上,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直观的、消极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能动的飞跃。
    • 9.
      质审释义:质对审讯。
    • 10.
      质对释义:对证;对质:当面质对。
    • 11.
      质理释义:⒈质地文理。⒉质对评理。
    • 12.
      质觳释义:谓质对较量。 觳,通“角”。
    • 13.
      质讯释义:质对讯问。
    • 14.
      酸咬释义:利用酸性物质对另外物质进行腐蚀,从而达到某种目的,是一种俗语。
    • 15.
      黄道光释义:日出前或日落后沿黄道两侧出现的锥体状的微弱光芒。在赤道附近四季可见;中纬度处只在春分前后见于黄昏后西方天空,或在秋分前后见于黎明前东方天空。一般认为是由行星际物质对太阳光的散射造成的。

质对(zhid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质对是什么意思 质对读音 怎么读 质对,拼音是zhì duì,质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质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