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檎 [lín qín]
1. 亦作“林禽”。
林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林禽”。植物名。又名花红、沙果。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卵形或近球形,黄绿色带微红,是常见的水果。亦特指此种植物的果实。
引《宋书·谢灵运传》:“枇杷林檎,带谷映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时菓则御桃、李子、金杏、林檎之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王梵志 不知名字。 王德和 者,见林禽树有癭大如斗,破之,中得小儿。”
清 龚自珍 《隔溪梅令·即景》词:“林檎叶叶拂僧窗,闪青缸。”
林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控持释义:⒈控制。宋 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昔之立国者知威柄之不能独专也,故必有所分。控持之不可尽用也,故必有所纵。”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战国 间游説、纵横之流已而变为刑名掊刻,以法律控持上下,失士庶心。”⒉难为;折磨,磨难。宋 陈允平《红林檎近》词:“望帘寻酒市,看钓认渔乡。控持紫燕,芹泥未上雕梁。”《宋元戏文辑佚·唐伯虎因祸致福》:“扇频挥,汗如珠,控持损玉骨冰肌。”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十四出:“杀死它,喫控持,到如今,禁在牢内。”明 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糠那,你遭礱被舂杵,筛你簸颺你
- 2.
文林果释义:林檎的别名。
- 3.
月临花释义:林檎花的别名。 林檎,即花红,又名沙果。落叶小乔木,叶卵圆形或椭圆形。春夏之交开花,色粉红。果实秋季成熟,像苹果而小。
- 4.
来禽释义:⒈果名。 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或谓此果味甘,果林能招众禽,故名。⒉见“来禽青李”。
- 5.
林檎乾释义:林檎的果脯。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甘蔗、漉梨、林檎乾、枝头乾。”
- 6.
林檎干释义:林檎的果脯。
- 7.
林禽释义:⒈林中的禽鸟。 ⒉见“林檎”。
- 8.
枝头乾释义:⒈没有摘下而在树枝上变干的果子。 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东北有果如李,每熟不得摘,輙便槁,土人因取藏之,谓之枝头乾。”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卖乾果子,乃旋炒银杏……林檎乾,枝头乾。”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枝头乾分利阴阳,嘉庆子调和臟腑。”⒉喻滞留原职,久不升迁。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一时名士在馆率论资考次迁,未有越次进用者,皆有滞留之叹。张文潜、晁无咎 俱在其间。一日,二人閲朝报,见 苏子由 自中书舍人除户部侍郎,无咎 意以为乎,缓曰:‘子由 此除不离核。
- 9.
树栽子释义:树苗。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贞观 中,顿丘县 有一贤者,於 黄河 渚上拾菜,得一树栽子大如指。持归,蒔之三年,乃结子五颗,味状如柰,又似林檎多汁,异常酸美。”
- 10.
椎名释义:日本常用姓名之一,像椎名林檎。
- 11.
楸子释义:果名。味酸的林檎。
- 12.
白柰释义:⒈即茉莉花。《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三吴 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至是而后崩。”后因以“白柰”为丧事的饰花。宋 洪迈《容斋四笔·用柰花事》:“绍兴 五年,寧德皇后 讣音从北庭来,知 徽州 唐煇 使 休寧 尉 陈之茂 撰疏文,有语云:‘十年罹难,终弗返於 苍梧;万国衔寃,徒尽簪於白柰。’”清 胡寿昌《<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红颜一树伤春尽,白柰千花觉梦圆。”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茉莉》。⒉果木名。林檎的一种。俗名沙果、花红。《文选·潘岳<闲居赋>》“二柰曜丹白之
- 13.
素柰释义:⒈亦作“素奈”。白柰。柰即林檎,又名沙果,俗称花红。柰有赤柰、白柰两种。白柰花开时白色而微呈红晕。⒉《晋书·后妃传下·成帝杜皇后》:“先是,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后因以簪素柰花为哀悼皇后的典故。
- 14.
绿柰释义:果实名,林檎的一类。
- 15.
花红释义:⒈即“林檎”⒉旧俗在喜庆人家服役的人往往插金花,披大红,叫做花红。也指办喜事人家或客人给佣仆的赏金。⒊旧中国企业分给董事、监事及职工作为“额外报酬”的那部分利润。一般是在利润中提出一定成数,按职位高低及薪额多少进行分配。
- 16.
霜月释义:⒈指农历七月。《隶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 引之 曰:弟一行‘霜月之灵’,霜月即《尔雅》之‘七月为相’也。霜相古同声,故霜字以相为声……《集古録》以霜月为九月,非是。”⒉寒夜的月亮。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护军秋夕》:“散漫秋云远,萧萧霜月寒。” 唐 王勃 《寒夜怀友》诗之一:“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清 黄景仁 《夜泊闻雁》诗:“悽然对江水,霜月不胜凉。”⒊冬月。 宋 梅尧臣 《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从今数霜月,结
- 17.
频婆菓释义:亦作“频婆果”。 源于梵语bimbara,bimba,即苹果。《宋史·真宗纪》:“﹝ 大中祥符 二年﹞五月乙卯,罢 韶州 献频婆菓。”明 屠隆《昙花记·西来悟道》:“他也莫点灯,我也莫放火,谁想林檎花,结个频婆果。”亦省称“频婆”、“频果”。宋 无名氏《采兰杂志》:“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华 言相思也。”元 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往常开怀是笑呵呵,絳云也似丹颊若频婆。”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植物》:“频果。﹝《羣芳谱》﹞:柰,一名频婆,与林檎一类而二种。”叶玉森《
- 18.
黑檎释义:果名。林檎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