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家 国家的意思
guójiā

国家

简体国家
繁体國家
拼音guó jiā
注音ㄍㄨㄛˊ ㄐ一ㄚ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jiā jia jie,(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组词】:回家。老家。安家。(3) 居住。【例句】:“可以家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组词】: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组词】:家畜。家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组词】:酒家。农家。(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组词】: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8) 学术流派。【组词】: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组词】:一家人家。(10) 姓。(1) 词尾,指一类的人。【组词】:老人家。(2)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1) 词尾,同“价”。【组词】:整天家。成年家。

基本含义

指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由一定的领土、人民和政权组成的整体。

国家的意思

国家 [guó jiā]

1. 长期占有一块固定领土,政治上结合在一个主权政府之下的人民的实体;一种特定形式的政府、政体或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

世俗国家。
福利国家。
法西斯国家。
在中国,铁路属于国家。
国家机器。
国家监狱。
国家银行。
国家所有制。
国家社会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大事。
国家机密。
我们的权利受国家保护。
国家之首。
国家安全。

[ state; ]

2. 由一个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并且具有或多或少确定的领土和一个政府的人民的共同体。

中国是有成文宪法的国家。
西方国家。
新近独立的国家。
国家的形势。
这是个英雄的国家。

[ nation; ]

3. 由人民共同体所占据的土地。

亚洲国家。
殖民地国家。
这个国家有几条大河。
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
第三世界国家。
他曾在许多国家居住过。
美丽的国家。

[ country; land; ]

国家 引证解释

⒈ 统治阶级实行阶级压迫和实施统治的组织。古代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也以国家为国的通称。

《易·繫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赵岐 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
唐 柳宗元 《封建论》:“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⒉ 公家;朝廷。

《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国家 至道 三年,詔书亲郊圜丘,以 太祖、太宗 并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⒊ 犹言“官家”。指皇帝。

《东观汉记·祭遵传》:“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
《晋书·陶侃传》:“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⒋ 诸侯卿大夫所受封地上的城邑。

《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郑玄 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⒌ 京城,首都。

《后汉书·朱儁传》:“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


国语词典

国家 [guó jiā]

⒈ 古时称诸侯的封地为「国」,大夫的食邑为「家」。现指具备领土、人民、主权和政府四个要素的政治团体。

国度


国家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国度释义:指国家(多就国家区域而言):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

国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世异朝市释义:谓经过三十年,国家政情与市面的面目全非。比喻变化很快,使人有沧桑之感。晋 陶潜《归田园居》诗之四:“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 2.
      一令释义:一个计量单位.一令为500张纸,但是有些国家的一令为1000张纸.纸张的计数单位是令,一令纸是指500张全开纸或1000张对开纸。
    • 3.
      一地两检释义:在两个国家(或地区)的边境口岸,在同一处地点完成两地的出境与入境检查、检疫手续。 就是联合办公、各行其是。是由双方出入境管理人员(边检、海关、检验检疫)在同一地点、同时联合执行出入境检查,实行“一站式”检查,两地出入境管理人员独立运作,互不隶属,双方口岸单位在同一地点,按各自查验标准,共同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和货物实行联合检查,所谓“停一次车,过四道关”。
    • 4.
      一国三公释义: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后泛指令出多门,事权不统一。公:君主。
    • 5.
      一国两制释义: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完成国家统一的基本国策,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项政策也适用于台湾。
    • 6.
      一敌国释义:可以与本国相匹敌的一个国家。
    • 7.
      一日万机释义:一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件事(用在国家领导人)。
    • 8.
      一是释义:⒈一切;一概。 《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⒉都认为是正确的道理、做法等。《宋史·食货志》:“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于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⒊全凭。《儒林外史》第十回:“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 9.
      一睦释义:指一个亲善的国家。《左传·昭公三年》:“小邾 穆公 来朝,季武子 欲卑之。穆叔 曰:‘不可;曹、滕、二 邾,实不忘我好,敬以逆之,犹惧其贰,又卑一睦,焉逆羣好也?’”杜预 注:“一睦谓 小邾。”孔颖达 疏:“睦,亲也。言 曹、滕、二 邾 皆亲 鲁,小邾 是亲 鲁 者之一国也。”
    • 10.
      一笑倾国释义:一笑可倾倒一国之人,或一笑可毁灭一国家,形容女子极其美貌。
    • 11.
      一统天下释义:天下:指全国。 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 12.
      一统释义:统一(国家):一统天下。
    • 13.
      一言九鼎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 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 14.
      一言寿国释义:以极少的言语可使国家的寿命延长。
    • 15.
      一语九鼎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 16.
      一轨同风释义:车轨相同,风俗一致。 比喻国家统一。
    • 17.
      丁夫释义:⒈见“丁夫”。⒉壮健的男子。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南朝 宋 何承天《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⒊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唐 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明 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河 决 封丘,起 大
    • 18.
      丁粮释义:按人口所征收的税粮。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武当、元君 二祠,国家岁籍其香钱,常数万緡……似当入之本州,以为往来厨传之费,免加派之丁粮则善矣。”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地丁原始》:“康熙 五十三年,御史 董之燧 请统计丁粮,案亩均派。”
    • 19.
      万国来朝释义:万:概数,多;朝:朝贡,朝拜。很多国家来朝拜。
    • 20.
      万国释义:很多的国家;世界各国:万国博览会。

国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世异朝市释义:谓经过三十年,国家政情与市面的面目全非。比喻变化很快,使人有沧桑之感。晋 陶潜《归田园居》诗之四:“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 2.
      一令释义:一个计量单位.一令为500张纸,但是有些国家的一令为1000张纸.纸张的计数单位是令,一令纸是指500张全开纸或1000张对开纸。
    • 3.
      一地两检释义:在两个国家(或地区)的边境口岸,在同一处地点完成两地的出境与入境检查、检疫手续。 就是联合办公、各行其是。是由双方出入境管理人员(边检、海关、检验检疫)在同一地点、同时联合执行出入境检查,实行“一站式”检查,两地出入境管理人员独立运作,互不隶属,双方口岸单位在同一地点,按各自查验标准,共同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和货物实行联合检查,所谓“停一次车,过四道关”。
    • 4.
      一国三公释义: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后泛指令出多门,事权不统一。公:君主。
    • 5.
      一国两制释义: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完成国家统一的基本国策,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项政策也适用于台湾。
    • 6.
      一敌国释义:可以与本国相匹敌的一个国家。
    • 7.
      一日万机释义:一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件事(用在国家领导人)。
    • 8.
      一是释义:⒈一切;一概。 《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⒉都认为是正确的道理、做法等。《宋史·食货志》:“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于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⒊全凭。《儒林外史》第十回:“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 9.
      一睦释义:指一个亲善的国家。《左传·昭公三年》:“小邾 穆公 来朝,季武子 欲卑之。穆叔 曰:‘不可;曹、滕、二 邾,实不忘我好,敬以逆之,犹惧其贰,又卑一睦,焉逆羣好也?’”杜预 注:“一睦谓 小邾。”孔颖达 疏:“睦,亲也。言 曹、滕、二 邾 皆亲 鲁,小邾 是亲 鲁 者之一国也。”
    • 10.
      一笑倾国释义:一笑可倾倒一国之人,或一笑可毁灭一国家,形容女子极其美貌。
    • 11.
      一统天下释义:天下:指全国。 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 12.
      一统释义:统一(国家):一统天下。
    • 13.
      一言九鼎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 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 14.
      一言寿国释义:以极少的言语可使国家的寿命延长。
    • 15.
      一语九鼎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 16.
      一轨同风释义:车轨相同,风俗一致。 比喻国家统一。
    • 17.
      丁夫释义:⒈见“丁夫”。⒉壮健的男子。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南朝 宋 何承天《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⒊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唐 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明 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河 决 封丘,起 大
    • 18.
      丁粮释义:按人口所征收的税粮。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武当、元君 二祠,国家岁籍其香钱,常数万緡……似当入之本州,以为往来厨传之费,免加派之丁粮则善矣。”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地丁原始》:“康熙 五十三年,御史 董之燧 请统计丁粮,案亩均派。”
    • 19.
      万国来朝释义:万:概数,多;朝:朝贡,朝拜。很多国家来朝拜。
    • 20.
      万国释义:很多的国家;世界各国:万国博览会。

国家造句

1.一个国家如果政治清明,便上下同心;反之,便舟中敌国,互相争斗。

2.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

3.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休想侵占!

4.国家建设不可缺少妇女的巨大力量。

5.我们反对那种恃强凌弱、东征西讨的国家

6.这两个国家的争斗,就像两虎相斗,必然有一方蒙受重大损失。

7.我们要发扬主人翁的精神,关心集体,热爱国家

8.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从容就义了。

9.非洲一些国家,有很多特殊的民族习惯,可要注意入境问俗。

10.积极参加储蓄,是对国家,对个人公私两便的好事。

11.这些犯罪分子内外勾结,盗窃国家文物,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12.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侵略弱小国家,我们就反对谁。

13.覆巢之下无完卵,岂可为一时的私利,出卖灵魂,而置国家民族存亡于不顾。

14.我们忠心希望有战争和纠纷的国家,能尽弃前嫌,刀枪入库,和平相处。

15.这个国家在非洲的行动无异于助桀为虐。

16.培养教育少年儿童,是党和国家的百年大计,千秋大业。

17.伟大诗人屈原博闻强志,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

18.唐太宗是封建社会中一位能够厉精图治、谋求国家富强的开明皇帝。

19.在攀登科学高峰,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20.国家倡导各行各业都要支援农业。

国家(guoj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家是什么意思 国家读音 怎么读 国家,拼音是guó jiā,国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