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 [biān dì]
1. 在边境地区之内或靠近边境的地区。
英[ border district; ]
2. 边境。
英[ borderland; ]
边地 引证解释
⒈ 靠近国界或地区边界线的地方。
引《汉书·晁错传》:“臣闻 汉 兴以来, 胡 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
宋 陶弼 《兵器》诗:“独有 阴山 戎,时时寇边地。”
沈从文 《边城》二:“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
国语词典
边地 [biān dì]
⒈ 边远或靠近边界的地方。北周·王褒〈燕歌行〉:「遥闻陌头采桑曲,犹胜边地胡笳声。」也作「边土」、「边区」。
边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花马释义:唐 代边地所进良马,由尚乘局在马身印以三花飞凤之字。 又崇尚与马剪鬃为饰,剪马鬃为三辫者,称三花马;五辫者称五花马。见《新唐书·百官志二》。
- 2.
乣军释义:辽、金以边地部落组成的军队,掌守戍边堡。
- 3.
代雁释义:隋 唐 均曾置 代州,又改为 雁门郡,因以“代雁”泛指北方边地。
- 4.
伊州释义:⒈曲调名。商调大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天寳 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伊州》引《乐苑》:“《伊州》,商调曲,西京 节度 ﹝盖﹞嘉运 所进也。”唐 白居易《伊州》诗:“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 小玉 唱《伊州》。”宋 张先《减字木兰花》词:“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明 陆采《明珠记·饮药》:“鸳鸯綉带抛何处,一曲《伊州》泪万行。”⒉州名。古称 昆吾,本 隋 伊吾郡,唐 改置 伊州,又名 西州。故城在今 新疆 哈密县。《旧唐书·地理志三》:“伊
- 5.
兰渚释义:⒈渚的美称。 汉 公孙乘《月赋》:“鵾鸡舞于兰渚,蟋蟀鸣于西堂。”《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吕向 注:“鸞臺、兰渚,并路边地,美言之也。”唐 李贺《嘲雪》诗:“昨日发 葱岭,今朝下兰渚。”宋 刘过《西江月》词之二:“冉冉烟生兰渚,娟娟月掛愁村。”⒉渚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明一统志》谓,兰渚 在 绍兴府 南二十五里,即 晋 王羲之 曲水赋诗处。《兰亭集序》所谓“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至今犹然。
- 6.
军镇释义:指镇守边地的驻军。
- 7.
出戍释义:到边地戍守。 明 陈子龙《上巳行》:“万里 黄龙 谁出戍,三年紫燕独归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因想此时国家用兵,出戍的人必多;出戍的人多了,戍妇自然也多;因作了三章《戍妇词》。”
- 8.
卡伦释义:清 代在东北、蒙古、新疆 等边地要隘处设官兵了望戍守,并兼管税收等事的地方叫卡伦。
- 9.
周边释义:周围:周边地区。周边国家。
- 10.
商屯释义:又称盐屯。屯田的一种。明 盐商为便于边境纳粮换取盐引而进行的屯垦。明 洪武 三年(公元1370年)为筹措西北边防军粮饷,令盐商向边地纳粮后发给盐引,凭引支盐运销。盐商图交粮便利,招募农民在边境开荒,就地取粮。弘治 五年(公元1492年),改为盐商径向盐运使司纳银领引,不再纳粮,商屯渐废。参阅《明史·食货志四》。
- 11.
天子脚下释义:一般指首都及周边地区。
- 12.
孤踪释义:⒈亦作“孤踪”。孤单。明 杨慎《存殁绝句·安公石》:“一疾缘医误,孤踪住世慵。”《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今臣以孤踪,动輙掣肘,将安用之?”《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见他孤踪,时常煨了茶送在他房里,陪着説话到一二更天。”⒉孤独的踪迹;前人遗迹。明 王世贞《鸣凤记·林遇夏舟》:“黄沙边地,孤踪久淹滞,霜径秋容老。”明 屠隆《綵毫记·汾阳报恩》:“寂寞遥天战玉龙,板扉人不到,掩寒松。路迷樵径断孤踪,修竹里,一缕炊烟浓。”⒊见“孤踪”。
- 13.
客衣释义:指客行者的衣着。唐 祖咏《泊扬子津》诗:“江 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夜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唐 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诗:“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宋 晁补之《村居即事》诗:“十载京尘化客衣,故园榆柳识春归。”金 元好问《望苏门》诗:“诸父当年此往还,客衣尘土泪斑斑。”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李兰青诗》:“苍茫云水外,帆挟浪花飞。落日在江树,微寒生客衣。”
- 14.
屯泊释义:⒈驻扎。多指戍守边境重镇。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亦无寺观屋宇可以屯泊,不免建造营屋,大使司支钱与诸州收买木植。”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太祖 时以十万驻京师,十万派守外郡。戍守边地重镇称屯泊(或驻泊),内郡要地称屯驻。”⒉指停泊。清 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将来 北洋 似应以 威海 为战舰屯泊之区,而以 旅顺 为修船之所为合宜。”
- 15.
并州儿释义:指北方边地的豪侠少年。并州、幽州 为我国古代北方重镇,民风崇尚游侠,多勇义之士,故有此称。三国 魏 曹植《白马篇》:“借问谁家子,幽 并 游侠儿。”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人为之歌曰:‘山公 时一醉,径造 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復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举手问 葛彊:何如 并州 儿?’…… 彊 是其爱将,并州 人也。”唐 李白《少年行》之一:“经过 燕 太子,结託 并州 儿。”
- 16.
弥戾车释义:梵语,指边地之卑贱种族。
- 17.
戍罚作释义:汉 代遣送边地服役的刑罚。
- 18.
报书释义:回信。汉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唐 杜甫《重过何氏》诗:“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癸未丙戌会元》:“是年録文大半出 王 手笔,其父子最相知信,自谓此録冠絶前后,乃子必惊赏无疑,及报书至,更无他言,但云此録此卷行世之后,吾父勿復谈文可也。”清 金农《寄家书呈江上诸兄弟》诗:“燧易星迴远报书,乡愁和疟笑驱除。”
- 19.
擦西释义:挨近西边地面。指太阳快要落山。
- 20.
朔客释义:⒈指北方边地的将领。唐 李贺《申胡子觱篥歌》序:“申胡子,朔客之苍头也。朔客 李氏 亦世家子,得祀 江夏王 庙,当年践履失序,遂奉官北部。”王琦 汇解:“朔客,盖为北方边地之将者。”⒉指 春秋 晋 赵朔 的门客。明 何景明《下宫行》:“嗟 杵臼,尔为 朔 客我为友,立孤诚难死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