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五霸 五霸的意思

五霸

简体五霸
繁体
拼音wǔ bà
注音ㄨˇ ㄅ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组词】: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bà,(1) 指依杖权势或武力欺压他人的人或集团。【组词】:霸王。称霸。恶霸。(2) 奉行强力政策,或实行强力占有。【组词】:霸占。霸权。霸道。霸略。(3) 古代称诸侯的盟主。【例句】:霸主(①中国春秋时势力最大并取得首领地位的诸侯;②在某一领域或地区称霸的人或集团)。霸业。春秋五霸。

基本含义

指五个强大的统治者或者掌握权力的人。

五霸的意思

五霸 [wǔ bà]

1. 其说法不一,一般指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在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

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the five princes;]

五霸 引证解释

⒈ 同“五伯”。


国语词典

五霸 [wǔ bà]

⒈ 春秋时列国诸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强大而雄霸一时,史称为「五霸」。也作「五伯」、「伍伯」。


五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王释义:指 夏、商、周 三代之君。 (1)夏禹、商汤、周武王。《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 注:“三王,谓 夏、殷、周 也。夏后 有 钧臺 之享,商汤 有 景亳 之命,周武 有 盟津 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 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 復於 汤丘,文王 幽於 羑里,武王 羈於王门;越王 栖於 会稽,秦穆公 败於 崤塞,齐桓公 遇贼,晋文公 出走,故三王资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 2.
      下道齐桓释义:近古述及齐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
    • 3.
      乾打哄释义:瞎胡闹。 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你是五霸诸侯命,一品大臣名,乾打哄,胡廝噥,过了半生。”
    • 4.
      五伯长释义:春秋 五霸之长。 指 齐桓公。伯,通“霸”。
    • 5.
      埽除释义:⒈打扫;去除。 《周礼·夏官·隶仆》:“隶僕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韭》:“正月上辛日,埽除韭畦中枯叶。”宋 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衰根危蔕埽除尽,辨别松竹并蒿莱。”⒉除掉;廓清。《汉书·景帝纪》:“汉 兴,埽除烦苛,与民休息。”《后汉书·陈龟传》:“授之法令,除 并 凉 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埽除更始。”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秦 兼四海,一切皆埽除之,又更七雄者也。”
    • 6.
      小白释义:⒈春秋 五霸之首 齐桓公 名。《春秋·庄公九年》:“齐 小白 入於 齐。”唐 张九龄《咏史》:“贤哉有 小白,讎中有 管 氏。”⒉旗名。《逸周书·克殷》:“适二女之所,乃既縊,王又射之,三发,乃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鉞,悬诸小白。”孔晁 注:“小白,旗名也。”⒊水星的别名。见于 马王堆 汉 墓出土帛书。刘云友《中国天文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此星(水星)在帛书中尚有一个为其他书所没有用过的名称:小白。”
    • 7.
      并列释义:并排平列,不分主次。《史记·三王世家》:“盖闻 周 封八百,姬姓 并列,或子、男、附庸。”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是以三王异道而共昌,五霸殊风而并列。”宋 梅尧臣《凌霄花赋》:“当是时将恐摧为朽荄,不復萌蘖,岂得与百卉并列也耶?”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按察司》:“故《大明令》按察司、都察院并列,不视之为外官也。”
    • 8.
      异道释义:⒈不同的方法。《荀子·非相》:“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者异道。”汉 刘向《说苑·君道》:“夫三君之举贤,皆异道而成功。”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是以三王异道而共昌,五霸殊风而并列。”⒉指别的方法。《史记·李斯列传》:“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⒊指志趣或本性不同。《楚辞·离骚》:“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明 汪道昆《洛水悲》:“吾闻人神异道,不得相干。”⒋思想理论不同。《汉书·董仲舒传》:“今
    • 9.
      搂伐释义:拉拢、挟持他国一起征伐。 语出《孟子·告子下》:“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清 鲁一同《秦论》:“小国困诛求,大国倦搂伐。”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跋》:“拟以 春秋 搂伐而亦重同盟,方之 战国 纵横而未闻游説。”
    • 10.
      文襄释义:⒈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与宋襄公的并称。⒉春秋时的晋文公与晋襄公的并称。
    • 11.
      桓文释义:春秋 五霸中 齐桓公 与 晋文公 的并称。
    • 12.
      桓缪释义:春秋 五霸中 齐桓公 和 秦缪公 的并称。 繆,通“穆”。
    • 13.
      殊风释义:谓风尚不同。汉 张衡《思玄赋》:“思九土之殊风兮,从 蓐收 而遂徂。”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三王异道而共昌,五霸殊风而并列。”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六辅殊风,五方异俗。”
    • 14.
      汙辱释义:⒈耻辱。《管子·形势解》:“中无情实则名声恶矣,修行慢易则汚辱生矣。”《史记·刺客列传》:“政 所以蒙汚辱自弃於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⒉指蒙受耻辱。唐 元结《恶圆》:“寧方为汚辱,不圆为显荣。”鲁迅《书信集·致黄源》:“因思《译文》与其污辱而复生,不如先前的光明而死。”⒊卑鄙;卑污。《管子·明法解》:“行货财而得爵禄,则汚辱之人在官。”宋 王得臣《麈史·知人》:“齐桓公 行甚污辱,而为五霸之盛者,盖能用 管仲 耳。”⒋指低下卑污之地。《淮南子·说山训》:“美之所在,虽汚辱世不能贱;恶之
    • 15.
      疲俗释义:衰败的风俗。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外破元凶,内康疲俗,名高五霸,道冠八元。”宋 司马光《送祖之守陕》诗:“仁风思布濩,疲俗待绥寧。”元 曹之谦《自赵城还府》诗:“独怜疲俗诛求困,愁嘆声多不可闻。”
    • 16.
      离坚合异释义:先 秦“离坚白”和“合异同”两大哲学命题的并称。比喻善辩、诡辩。语出《鲁连子》:“齐 辩士 田巴,服 徂丘,议 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霸,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沉鬱淡雅之思,离坚合异之谈。”宋 王禹偁《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不离坚合异以侈其言,不乱常变古以施其政。”参见“离坚白”。
    • 17.
      韍佩释义:蔽膝和佩玉。古代表示身份的一种服饰。《后汉书·舆服志下》:“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韍,贵贱有殊。佩,所以章德,服之衷也。韍,所以执事,礼之共也。故礼有其度,威仪之制,三代 同之。五霸迭兴,战兵不息,佩非战器,韍非兵旗,於是解去韍佩,留其係璲,以为章表。”

五霸(wub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五霸是什么意思 五霸读音 怎么读 五霸,拼音是wǔ bà,五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五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