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吏 [jūn lì]
1. 军官,主要指下层小官。
例东向而朝军吏。——汉·刘向《列女传》
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英[military officer;]
军吏 引证解释
⒈ 泛指军中的将帅官佐。
引《周礼·夏官·大司马》:“诸侯载旂,军吏载旗。”
郑玄 注:“军吏,诸军帅也。”
贾公彦 疏:“亦谓从军将至下伍长皆是军吏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 王莽 徵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
清 魏源 《<圣武记>叙》:“无一政能申军法,则佚民玩;无一材堪充军吏,则敖民狂。”
军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寮释义:同“下僚”。唐 陈子昂《为河内王等论军功表》:“今战士留滞於外府,军吏咨嗟於下寮。”《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杨修 ﹞答曰:‘某虽居下寮,丞相委以军政钱粮之重,早晚多蒙丞相教诲,极有开发,故就此职耳。’”
- 2.
信牌释义:即传信牌。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合用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字云某路传信牌。却置池槽,牙缝相合。又凿二窍,置笔墨,上帖纸,书所传达事。用印印号上,以皮繫往来军吏之项。临阵传言,应有取索,并以此牌为言,写其上。”元 代民事亦用信牌,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并用信牌。参阅 清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信牌》。
- 3.
先登释义:⒈先于众人而登。《左传·隐公十一年》:“潁考叔 取 郑伯 之旗蝥弧以先登。”《韩非子·内储说上》:“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汉书·郦商传》:“从攻 长社,先登,赐爵封 信成君。”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答王尚书送生口书》:“在此诸军,实增募勇,既壮尚书之节,又美先登之功。”《明史·戚继光传》:“继光 先登,左右军继之。”⒉指先锋。《后汉书·段熲传》:“追讨南度 河,使军吏 田晏、夏育 募先登。”《三国志·吴志·丁奉传》:“秦 为先登,屯於 黎浆,力战有功,拜左将军。”唐 韩愈《送
- 4.
军中候释义:古时的一种军职名。《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十五年》:“赵 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 武安,赵奢 立斩之。”胡三省 注:“此军之中候也。汉 北军中候之官本此。或曰:‘军中之候,军吏也。’”
- 5.
坏裳为袴释义:《南史·刘穆之传》载,刘裕 召 刘穆之 为主簿(军吏),穆之“壞布裳爲袴”,往见 刘裕。 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袴,指军装。后以“壞裳爲袴”代指从军。宋 陆游《叹息》诗:“賣劍買牛衰可笑,壞裳爲袴老猶能。”
- 6.
坐甲释义:⒈谓披甲待敌。《左传·文公十二年》:“秦 军掩 晋 上军,赵穿 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焉。’”惠栋 补注:“昭 廿七年传云:‘吴王 使甲坐于道。’《荀子》云:‘庶士介而坐道。’故云坐甲。”《北史·周纪上》:“幕府折衝宇宙,亲当受脉,鋭师百万,彀骑千羣,裹粮坐甲,唯敌是俟,义之所在,糜躯匪吝。”清 钱谦益《次刘渔仲留别韵》:“坐甲裹粮师日老,拂衣掷砚计全疎。”⒉置设警卫。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马粪钱》:“章献 上僊,内官请坐甲,王 独以谓不须。”
- 7.
崇薙释义:指除草。语本《周礼·秋官·司寇》“薙氏”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掌杀草。故《春秋传》曰:‘如农夫之务去草,芟夷蕰崇之。’”宋 岳珂《桯史·二将失律》:“汝翼 之至也,舍于城南有方井之地,夷坦不宿草,军吏喜其免於崇薙也,而营之。”
- 8.
庑金释义:汉景帝 拜 窦婴 为大将军,赐金千金,婴 置帝所赐金于廊庑,任军吏取用。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后即以“廡金”作为轻财好施之典。
- 9.
当百释义:⒈古代军吏名。⒉指当百钱。古代钱币名。币值以一当百。
- 10.
敝赋释义:对自己军队的谦称。 古代按田亩出车徒,故称兵卒、车辆为赋。《左传·襄公八年》:“蔡 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寧处,悉索敝赋,以讨于 蔡。”《国语·鲁语下》:“我先君 襄公 不敢寧处,使 叔孙豹 悉帅敝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以从军吏。”
- 11.
旃旌释义:泛指赤色旗帜。《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孔颖达 疏:“盖王以通帛、杂帛并赐 卫 也。然则大赤即是旃也。於綪茷之下更言旃者,茷言旂尾,旃言旂身,圆其文,故具言耳。若其不然,旌是干之所建,旗皆有旌,少帛、旃斾之后何须更復言旌,明是圆其文故重言之。”汉 班固《南巡颂》:“运天官之法驾,建日月之旃旌。”北周 庾信《郑常墓志铭》:“文轨既同,旃旌已偃;司勋行赏,军吏举功。”
- 12.
旗牌官释义:担任传递号令等职的军吏。
- 13.
木表释义:⒈木标。 立木书字,以为标记。《后汉书·盖勋传》:“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 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於此。’”李贤 注:“表,标也。”《三国志·魏志·田畴传》:“建安 十二年,太祖 北征 乌丸 ……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於水侧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进军。’”⒉指用于测日影计时的木制标杆。《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穰苴 先至军中,唤军吏立木为表,以察日影…… 穰苴 候至日影移西,军吏已报未牌,不见 庄贾 来到,遂吩咐将木表放倒,倾去漏水,竟自登台誓众,申明约束。”@
- 14.
横门释义:⒈栅栏门;营门。 亦特指守门军吏。⒉方言。旧时江南一带对媵妾之称。⒊喻非正当途径。门,门路。⒋汉代长安城北西头的第一门,是通向西域的大道。
- 15.
步光释义:古宝剑名。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因 越 贱臣 种 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鈇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三国 魏 曹植《七启》:“步光之剑,华藻繁縟,饰以文犀,彫以翠緑。”南朝 梁 陶弘景《刀剑录》:“怀帝炽 以 永嘉 元年造一剑,长五尺,铭曰‘步光’。”宋 苏轼《景纯复以二篇仍次其韵》:“屡把鈆刀齿步光,更遭华袞照厖凉。”
- 16.
武卫释义:⒈谓以武力藩卫。 《书·禹贡》:“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 传:“文教外之二百里奋武卫,天子所以安。”《汉书·王莽传中》:“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⒉军制名。汉 末 曹操 为丞相,设武卫营。魏文帝 置武卫将军以统率禁旅。隋 置左右武卫,各置大将军、将军。唐 因 隋 制。宋 沿其制。元 初有武卫军,不久改称侍卫亲军。至元 二十六年设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质与前不同。清 末也有武卫军的名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王莽 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
- 17.
流貤释义:⒈流移,转移。《汉书·武帝纪》:“今大将军仍復克获,斩首虏万九千级,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貤。”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貤音移。言军吏士斩首虏,爵级多无所移与,今为置武功赏官,爵多者分与父兄子弟及卖与他人也。”⒉扩散;延展。宋 岳珂《桯史·王卢溪送胡忠简》:“时又有朝士 陈(陈刚中)、三山 寓公 张(张仲宗),亦以作启与词为饯而得罪,檜 之怨 忠简,盖流貤不少置也。”明 归有光《朱夫人郑氏六十寿序》:“郑氏 之泽,流貤后世而及其女子,可称也。”章炳麟《訄书·商鞅》:“余观 汉 氏以降,刀笔吏之説多傅《
- 18.
由绪释义:来历;来由。 《魏书·李崇传》:“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夜中共语,疑其有异,便即詰问,迹其由绪,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北齐书·唐邕传》:“自督将以还,军吏以上,劳効由绪,无不諳练。”清 龚自珍《重刊<圆觉经略疏>后序》:“道光 四年八月朔,龚自珍 合十,説由绪竟。”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此次风涛,别有由绪,学生之哄,不无可原。”
- 19.
眩仆释义:昏倒。《宋史·陈彭年传》:“正月九日,侍 真宗 朝天书,将诣太庙,退就中书閤中如厠,眩仆,肩舆还家。”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军吏 宋吉禄 在印房,忽眩仆,久而苏。”
- 20.
私养钱释义:私人赡养家属的俸钱。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臣窃闻 魏尚 为 云中 守,其军市租尽以饗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饗宾客军吏舍人。是以 匈奴 远避,不近 云中 之塞。”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私廪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