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正论 正论的意思
zhènglùn

正论

简体正论
繁体正論
拼音zhèng lùn
注音ㄓㄥˋ ㄌ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基本含义

(1).谓正直地议论事情。《汉书·夏侯胜传》:“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御史纠是察非,臺諫中书忠言正论。”
(2).正确合理的言论。 宋 叶适 《祭黄尚书文》:“公存匪石,终始根柢;常扶正论,独引大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你这个自是正论。然而我看他们化的钱,实在寃枉得可笑!” 茅盾 《杂感二题》:“这是客观的看法,也是适时的正论。”

正论的意思

正论 [zhèng lùn]

1. 谓正直地议论事情。

3. 正确合理的言论。

正论 引证解释

⒈ 谓正直地议论事情。

《汉书·夏侯胜传》:“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
《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御史纠是察非,臺諫中书忠言正论。”

⒉ 正确合理的言论。

宋 叶适 《祭黄尚书文》:“公存匪石,终始根柢;常扶正论,独引大体。”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你这个自是正论。然而我看他们化的钱,实在寃枉得可笑!”
茅盾 《杂感二题》:“这是客观的看法,也是适时的正论。”


国语词典

正论 [zhèng lùn]

⒈ 正确的言论。

《汉书·卷七五·夏侯胜传》:「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


正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鼓释义:⒈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 赵鞅、荀寅 帅师城 汝 滨,遂赋 晋国 一鼓铁,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赵简子 赋 晋国 一鼓鐘,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王肃 注:“三十斤谓之鐘,鐘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⒉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晋书·温峤传》:“峻(苏峻)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势,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而擒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操 若攻将军,宫 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於后;不过旬
    • 2.
      三官释义:⒈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於三官。”《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孔子家语·正论》:“于奚 辞,请曲悬之乐,繁缨以朝,许之,书在三官。”王肃 注:“司徒书名,司马书服,司空书勋也。”⒉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
    • 3.
      伊郁释义:⒈忧愤郁结。《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感乎溽暑之伊鬱,而虑性命之所平。”李善 注:“伊鬱,烦热貌。”吕向 注:“溽暑伊鬱,气不通也……伊鬱,不通而忧乎。”唐 马总《意林·正论》:“见信之臣,囊括守禄;疏远之臣,言以贱废。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伊鬱于下。”宋 苏轼《答程全父推官书》之二:“僕焚毁笔砚已五年,尚寄味此学,随行有《陶渊明集》,陶写伊鬱,正赖此耳。”《明史·王德完传》:“道路喧传,谓中宫役使仅数人,伊鬱致疾,阽危弗自保。”⒉聚而不散貌。金 党怀英《雪中》诗之三:“湿薪烧枯棘,距刺相拏撑。浓烟久
    • 4.
      侵削释义:侵夺;削夺。《荀子·正论》:“甚者诸侯侵削之,攻伐之。若是则虽未亡,吾谓之无天下矣。”《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姦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汉书·申屠嘉传》:“二年,鼂错 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适罚侵削诸侯。”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壃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
    • 5.
      养衰释义:养老,使衰老之年得到保养。《荀子·正论》:“居如大神,动如天帝,持老养衰,犹有善於是者与?”参见“养老”。
    • 6.
      包荒释义:⒈包含荒秽。谓度量宽大。《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王弼 注:“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陆德明 释文:“荒,本亦作‘巟’。”一说包容广大。《说文·川部》“巟,水广也”引《易》作“包巟”。唐 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立言补过,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烦丑。”明 李东阳《题宋理宗御碑后》:“毋并用君子小人以为包荒,毋兼容衺説正论以为皇极。”王先谦《条陈洋务事宜疏》:“然彼果无挑衅之师,我何妨示包荒之度。”⒉原谅;宽容。明 朱权《荆钗记·合卺》:“如今送姪女临门,首饰房匳,诸事不曾完备,望亲家包荒
    • 7.
      化顺释义:⒈谓受教化而顺从。《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荀子·正论》:“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曷为 楚 越 独不受制也。”⒉宋 时 王均 的年号(公元1000年)。
    • 8.
      危论释义:犹直言,正论。
    • 9.
      唱率释义:倡导并率领。《南史·蔡廓传》:“僕在尚书中,自当唱率百僚,案前世故事,更简贤明,以奉社稷。”宋 司马光《乞责降第四札子》:“皆谓臣始则唱率众人,共为正论,终则顾惜禄位,苟免刑章。”《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浚 近得旨归葬於 蜀,尚坚异议,以唱率远方之人,虑或生患。”
    • 10.
      圆光释义:⒈月亮。 唐 李白《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明 刘基《过秦楼》词:“圆光易缺,急景难追。”⒉佛教谓菩萨头顶上的圆轮金光。唐 法琳《辨正论·喻篇上》:“如来 身长丈六,方正不倾,圆光七尺,照诸幽冥。”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箇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⒊旧时江湖术士利用迷信心理骗人财物的一种方法。用镜或白纸施以咒语,令童子视之,谓其上能现诸象,可知失物所在,或预测吉凶、祸福。《晋书·艺术传·佛图澄》:“﹝ 澄 ﹞又令一童子洁斋七日,取麻油合胭脂,躬
    • 11.
      封界释义:⒈疆界;边境。《管子·小匡》:“正其封界。”《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自是各谨封界,秋毫不敢犯。”⒉引申为界线。《荀子·正论》:“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所起,王制是也。”
    • 12.
      授手释义:⒈同“授首”。 手,通“首”。《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陈 知其罪,授手于我。”《孔子家语·正论》作“授首”。《隶释·汉幽州刺史朱龟碑》:“授手乞降。”⒉授以援手。谓救援。《后汉书·崔駰传》:“於是乎贤人授手,援世之灾,跋涉赴俗,急斯时也。”《北齐书·文宣帝纪》:“齐献武王 应期授手,凤举龙驤。”唐 王勃《益州夫子庙碑》:“恭俭温良,授手於危亡之国。”《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运钟千祀,授手万姓。”
    • 13.
      曲县释义:亦作“曲悬”。 周 礼,诸侯之乐,室内三面悬乐器,形曲,谓之“曲县”。县,“悬”的古字。《左传·成公二年》:“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杜预 注:“轩县也。周 礼,天子乐宫县四面,诸侯轩县,闕南方。”孔颖达 疏引 王肃 曰:“轩县闕一面,故谓之曲县。”《孔子家语·正论》:“请曲悬之乐。”
    • 14.
      正说释义:犹正论。
    • 15.
      濡弱释义:柔弱;懦弱。 《庄子·天下》:“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孔子家语·正论》:“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濡弱,民狎而翫之,则多死焉。”按《左传·昭公二十年》作“懦弱”。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老聃 濡弱,以退为进;庄周 诞慢,游方之外。”
    • 16.
      濮议释义:宋仁宗 无嗣,死后以 濮安懿王 允让 之子 赵曙 继位,是为 宋英宗。 即位次年(治平 二年),诏议崇奉生父 濮王 典礼。侍御史 吕诲、范纯仁、吕大防 及 司马光 等力主称 仁宗 为皇考,濮王 为皇伯,而中书 韩琦、欧阳修 等则主张称 濮王 为皇考。英宗 因立 濮王 园陵,贬 吕诲、吕大防、范纯仁 三人出外。旧史称之为“濮议”。后亦借指朝中的争议。清 田雯《碧峣书院歌吊杨升庵先生》:“程朱 正论臣所执,今昔 濮 议谁斟量?”
    • 17.
      燕巢衞幕释义:《孔子家语·正论》:“衞 孙文子 得罪於 献公,居 戚。 公卒未葬,文子 击鐘焉。延陵季子 适 晋 过 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殯,可乎?’”后以“燕巢衞幕”比喻处境非常危险。《旧唐书·李密传》:“达 等助 桀 为虐,婴城自固……鼓角将鸣,空凭百楼之险。燕巢 衞 幕,鱼游 宋 池,殄灭之期,匪朝伊暮。”参见“燕巢於幕”。
    • 18.
      罚不当罪释义:给予的处罚跟 所犯的罪不相称。 《荀子·正论》:“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当:相当。
    • 19.
      老衰释义:年老体衰;衰老。《荀子·正论》:“夫礼义之分尽矣,擅让恶用矣哉?曰:‘老衰而擅。’是又不然。”汉 卫宏《汉官旧仪》卷下:“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鲁迅《坟·未有天才之前》:“因为倘不遭了戕贼,他就会生长,成熟,老成;独有老衰和腐败,倒是无药可救的事!”
    • 20.
      色然释义:变色貌。 《公羊传·哀公六年》:“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何休 注:“色然,惊骇貌。”《孔子家语·正论解》:“季孙 色然悟曰:‘吾诚未达此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事已,九郎 至。女色然怒让之。”邹韬奋《萍踪寄语》三三:“中国 的好坏,自有本身的事实存在,我们原不必听见有人说好话便色然而喜。”

正论(zhengl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正论是什么意思 正论读音 怎么读 正论,拼音是zhèng lùn,正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