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持两端 持两端的意思
chíliǎngduān

持两端

简体持两端
繁体持兩端
拼音chí liǎng duān
注音ㄔˊ ㄌㄧㄤˇ ㄉㄨㄢ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í,(1) 拿着,握住。【组词】:持笔。持枪。持牢(把稳)。(2) 遵守不变。【组词】: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3) 主张,掌管。【组词】: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4) 对待,处理。【例句】: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胜。(5) 扶助。【组词】:支持。撑持。

liǎng,(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组词】:两个黄鹂。两本书。(2) 双方。【组词】: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例句】: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组词】: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duān,(1) 正,不歪斜。【例句】:端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确;③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2) 正派,正直。【组词】: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3) 事物的一头。【例句】:端的(dì)(①事情的经过,底细;②的确,果然;③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4) 用手很平正地拿。【组词】: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5) 姓。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同时站在两个对立的立场或利益之间,不愿意明确表态或选择立场。

持两端的意思

持两端 [chí liǎng duān]

1. 谓犹豫不决或怀有二心。

持两端 引证解释

⒈ 谓犹豫不决或怀有二心。

汉 陆贾 《新语·怀虑》:“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
《史记·郑世家》:“晋 闻 楚 之伐 郑,发兵救 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 楚 兵已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上以 第巴 始终反覆,持两端,乃追还其使。”


国语词典

持两端 [chí liǎng duān]

⒈ 犹豫不决或怀有二心。

汉·陆贾《新语·怀虑》:「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
《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持两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望释义:谓持两端而观望。
    • 2.
      决语释义:谓作出明确的表白。 《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李逊 至 鄆州,师道 大陈兵迎之,逊 盛气正色,为陈祸福,责其决语,欲白天子。”胡三省 注:“决语,决为一定之説,不依违持两端。”
    • 3.
      模棱两可释义:对问题或事物正反两方面,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 《旧唐书·苏味道传》:“但模棱以持两端可也。” 模棱(léng):含糊,不明确,不肯定。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 4.
      牲饩释义:所献赠的生的牛羊豕。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餼牵竭矣。”杜预 注:“生曰餼。”《新五代史·杂传五·孔循》:“循 持两端,遣迎 明宗 於北门,迎 庄宗 於西门,供帐牲餼,其礼如一。”宋 周密《武林旧事·人使到阙》:“北使到闕,先遣伴使赐御筵於 赤岸 之 班荆馆 ……明日赐牲餼,折博生罗十匹,綾十匹,绢布各二匹。”《宋史·乐志十二》:“牲餼粢盛,俎簋鉶籩。”
    • 5.
      雨堕释义:形容人性情急暴,喜怒无常。《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三年》:“新丰侯 单超 卒……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左 回天,具 独坐,徐 卧虎,唐 雨堕。’”胡三省 注:“按雨堕者,谓其性急暴如雨之堕,无有常处也。”按,《后汉书·宦者传·单超》作“两堕”,李贤 注:“两堕,谓随意所为不定也。今人谓持两端而任意为两堕。”
    • 6.
      驾肩释义:比肩;并肩。(1)形容人多拥挤。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时,车掛轊,人驾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钱振伦 注引《史记》:“苏秦 説 齐王 曰:临菑 之涂,车轂击,人肩摩。”唐 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马逐逐,车闐闐,野接跡,空驾肩。”(2)表示行动一致。《旧唐书·文苑传下·崔咸》:“栖楚 等十餘人驾肩排 度(裴度),而朝士持两端者日拥 度 门。”(3)表示居同等地位,并列。《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自 汉 策贤良,隋 加诗赋,罢中正之法,委銓举之司,由是争务雕虫,罕趋函丈,矫首皆希於
持两端是什么意思 持两端读音 怎么读 持两端,拼音是chí liǎng duān,持两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持两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