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白旄 白旄的意思
báimáo

白旄

简体白旄
繁体
拼音bái máo
注音ㄅㄞˊ ㄇ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ái,(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组词】:白色。白米。(2) 明亮。【组词】:白昼。白日做梦。(3) 清楚。【组词】:明白。不白之冤。(4) 纯洁。【组词】:一生清白。白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组词】:空白。白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组词】:白忙。白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组词】:白吃白喝。(8) 陈述。【组词】: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组词】:白话文。(10) 告语。【例句】:告白(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例句】: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例句】:白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组词】:白匪。白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组词】:白族。白剧。(15) 姓。

máo mào,(1)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例句】:“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1) 古同“耄”,年老。

基本含义

白色的旗帜,象征权威和统治力。

白旄的意思

白旄 [bái máo]

1. 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

3. 喻出师征伐。

白旄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

《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史记·卫康叔世家》:“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
《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臺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鉞,兵符将印,请 绍 登坛。”

⒉ 喻出师征伐。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白旄黄鉞定两 京,擒 充 戮 竇 四海清。”
明 无名氏 《智降秦叔宝》第一折:“某乃 李世民 是也,本贯 河 东 太原 人氏,父乃 唐公 李渊。自因 隋 朝乱政,天下纵横,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鉞,平定两京。”


国语词典

白旄 [bái máo]

⒈ 古代一种军旗。以牦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挥全军。

《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白旄(baim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白旄是什么意思 白旄读音 怎么读 白旄,拼音是bái máo,白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白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