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丧 [lín sàng]
1. 亲临丧礼。
临丧 引证解释
⒈ 亲临丧礼。
引《论语·八佾》:“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晋 陆云 《吊陈伯华书》:“今遣吏恭集薄祭,不得临丧以叙悲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周 世盛德,有铭誄之文。大夫之才,临丧能誄。”
《新唐书·高俭传》:“长孙无忌 伏马前,陈 士廉 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以此知士大夫朝服临丧慰问,深不可也。”
临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丧释义:亲临丧礼。
- 2.
临吊释义:谓临丧哭吊。《后汉书·侯霸传》:“十三年,霸 薨,帝深伤惜之,亲自临弔。”唐 韩愈《裴君墓志铭》:“丁后母丧,上使临弔。”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易内奇案》:“庞 遣僕临弔,诡以择日对。”
- 3.
小驾释义:古时帝王车驾之一,多在祠宗庙或行凶礼时用之;较大驾减损部分车马仪仗。 《后汉书·舆服志上》:“行祠天郊以法驾,祠地,明堂省什三,祠宗庙尤省,谓之小驾。”《新唐书·礼乐志十》:“若临丧……皇帝小驾、卤簿,乘四望车,警蹕,鼓吹备而不作。”《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帝以前詔惟祀事丰洁,餘从简约,於是改用小驾仪仗,寻改小驾名曰鸞驾。”参见“大驾”。
- 4.
本命释义:⒈指人生年干支。《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又吾本命在寅,加月食夜生。”《新唐书·李泌传》:“代宗 将葬,帝(德宗)号送 承天门,而輼车行不中道,问其故,有司曰:‘陛下本命在午,故避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元年》:“昨有言庚戌是朕本命,不宜临丧,朕以师臣之旧,故不避。”许地山《凶手》第一幕:“我见地上有点新挖的痕迹,拨开看,原来是七个小纸人,上面写着大哥的生时本命。”⒉见“本命年”。
- 5.
涖丧释义:亲临丧事。《国语·晋语二》:“父生不得供备洒扫之臣,死又不敢涖丧以重其罪。”
- 6.
生毋相见,死毋相哭释义:活不见面,死不临丧。 表示决绝。《公羊传·隐公三年》:“宣公 死,繆公 立,繆公 逐其二子 庄公冯 与 左师勃,曰:‘尔为吾子,生毋相见,死毋相哭。’”何休 注:“所以远絶之。”
- 7.
莅丧释义:亲临丧事。
- 8.
谄巧释义:亦作“讇巧”。逢迎巧诈。《史记·张丞相列传》:“孝元帝 亲临丧,赐赏甚厚。子嗣后。其治容容随世俗浮沉,而见谓諂巧。”《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上以 封德彝 隋 室旧臣,而諂巧不忠,深誚责之,罢遣就舍。”明 方孝孺《陈仲昭墓铭》:“仲昭 侍王,謇直敢言,王甚任之。其府长史讇巧,授王经,不正説,恣王所为,无所諫正,仲昭 每廷詰之。”
- 9.
违世释义:⒈去世。《左传·文公六年》:“秦穆 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南朝 梁 沉约《齐明帝哀策文》:“哲王违世,克播遗尘。”《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先王违世,兄为人子,初不临丧,可乎?”⒉避开尘世。《子华子·神气》:“吾闻之:太上违世,其次违地,其次违人。”亦指逃避世事而隐居。宋 曾巩《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铭》:“侍郎家 梁 自祖 琮,违世恬幽树儒术。”元 范梈《送吴真人持招宁亲》诗:“千骑万骑中,孰是违世儔。”
- 10.
陈根释义:⒈逾年的宿草。 《礼记·檀引上》“曾子 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汉 郑玄 注:“宿草,谓陈根也。”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是以临丧殯而后悲,覩陈根而絶哭。”⒉借指亡友。清 唐孙华《钱瞿亭舍人挽诗》:“独悲君早逝,凄凉哭陈根。”
- 11.
青陵台释义:亦作“青凌臺”。 李冗《独异志》卷中引 晋 干宝《搜神记》:“宋康王 以 韩朋 妻美而夺之,使 朋 筑 青凌臺,然后杀之。其妻请临丧,遂投身而死。王令分埋臺左右。”《太平御览》卷一七八引《郡国志》:“鄆州 须昌县 有 犀丘城 青陵臺,宋王 令 韩凭 筑者。”后因以“青陵臺”为咏爱情坚贞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