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财政 财政的意思
cáizhèng

财政

简体财政
繁体財政
拼音cái zhèng
注音ㄘㄞˊ ㄓ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ái, ◎ 金钱和物资。【组词】:财产。财富。财经。财贸。财东。财政。财务。财会(kuài )。

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基本含义

财政收入丰富,财源不断进入

财政的意思

财政 [cái zhèng]

1. 各级政府部门管理和调控资金财产的业务之一。

[public finance;]

财政 引证解释

⒈ 谓理财之事,即国家或公共团体在资金的管理、积累、分配、使用等方面的经济活动。

《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将来财政竭蹶,根本动摇,其弊当不可胜言。”
梁启超 《自由书二·文明与英雄之比例》:“财政愈充溢,国势愈进步。”
毛泽东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他们不知道财政政策的好坏固然足以影响经济,但是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


国语词典

财政 [cái zhèng]

⒈ 政府为支应公共需要,增进人民福利,对财货的取用、管理、收支、建设等,所执行的各项措施之总称。

财务


财政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财务释义:机关、企业、团体等单位中,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现金的出纳、保管、计算等事务:财务处。 财务管理。

财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大战役释义: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 辽沉、淮海、平津 战役。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和九十八万土匪游子。”
    • 2.
      丰收计划释义:1987年农牧渔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的夺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的综合性计划。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机械化等各业的先进实用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的大面积、大范围推广,以实现农牧渔业的增产增收,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3.
      乾腊释义:⒈干肉。⒉犹枯竭。黄远庸《大势》之二:“若能统一国库,实行整理 中国银行,则金融与财政交相为用,则内阁或不致以穷而乾腊以死矣。”。。。⒊干肉。《金史·世宗纪下》:“辽 主闻民间乏食,谓何不食乾腊,盖幼失师保之训,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间疾苦也。”⒋指尸体干枯不坏。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其王寿终,葬在此城东南百餘里大山巖石室中,其尸乾腊,今犹不坏,状羸瘠,人儼然如睡。”⒌指干梅。《初学记》卷二八:“《山海经》:‘云山 之上,其实乾腊。’郭璞 注:‘腊,乾梅也。’”按,今本《山海经》无此文。
    • 4.
      二十一条释义:日本妄图独占 中国的秘密条款。1915年1月由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共分五号,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继 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并加以扩大;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到九十九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权;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 采;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中国须聘用日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警政及兵 工厂由中日合办;给日本建造湖北、江西、广东之间的铁路权和在福建投资、筑路、开矿优先权。袁世 凯除对第五号条款声明“容日后协商
    • 5.
      交款单释义:与收据类同,证明自己付款的凭证,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印制的盖有财政票据监制章的的收付(交)款凭证,一般没有使用发票的场合,都应该使用收据或交款单,作为重要的重要的原始凭证。
    • 6.
      亩捐释义:指旧时豪绅政权除抽收原有田赋外,另行苛剥农民的田亩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都’管辖的人口有一万至五六万之多,有独立的武装如团防局,有独立的财政征收权如亩捐等。”
    • 7.
      仔琫释义:清 代 西藏 地方官名。管理财政,掌铸钱。参阅《卫藏通志·番目》。
    • 8.
      任职释义:担任职务:任职财政部。他在交通部门任过职。
    • 9.
      位高权重释义:地位高、权力大,掌握着许多实权部门,许多人的“生杀”大权、许多人的财政命脉;掌握着许多单位、许多人都得罪不起的部门。
    • 10.
      保险基金释义:为补偿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筹集的专用资金。主要通过保险公司向参加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加以筹集。也可以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提留或各经济单位自行提存。各种渠道筹集的保险基金有各自的用途。
    • 11.
      债务收入释义:债务收入是指中央政府以国家信用的方式取得的一种收入。债务收入具有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到特点,在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12.
      公库释义:⒈官府之仓库。《宋史·任伯雨传》:“﹝ 伯雨 ﹞调 施州 清江 主簿。郡守檄使涖公库,笑曰:‘里名 胜母,曾子 不入,此职何为至我哉?’”宋 周密《齐东野语·赵伯美》:“求 盱江 僚属之荐举则有书,求 盱江 公库之文籍则有目。”⒉国民党统治时期经管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机关。根据1928年国民党财政部的规定,用款机关得以部分收入抵拨支出。其后,于1939年公布“公库法”。在中央政府设国库,地方政府分别设省库、市库和县库。规定国家全部岁入岁出都由公库统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国库事务由中央银行代理;地方各级公
    • 13.
      公计释义:犹国计,指国家的财政。
    • 14.
      六筦释义:西汉 末年 王莽 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见《汉书·王莽传中》。亦作“六管”。《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设为六管,增重赋敛。”
    • 15.
      共享税释义:在分税制下,为保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而按一定分成比例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其收入的税种。参见“分税制”。
    • 16.
      关税释义: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 由国家设在关境上(指港口、车站、机场等)的海关按政府制定的税则征收。按征收对象,分进口税、出 口税和转口(途经本国,运往别地)税;按征收目的,分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按征收标准分从价(按商品 价值征)税和从量(按商品数量征)税等。
    • 17.
      分晰释义:⒈分辨清楚。《红楼梦》第七八回:“王夫人 听了这话不错,自己遂低头一想,便命人去请了 寳釵 来,分晰前日的事,以解他的疑心。”清 俞樾《茶香室三钞·寄信冥府》:“按此文未甚分晰。两石栏,不知为一为二,五土殿,亦未详在何处也。”⒉清楚;清晰。清 恽敬《五宗语录删存序》:“发明天人,依附经论,浑融包孕,条理分晰者,为第三集。”黄远庸《财政部重要法令之说明》:“洎乎近年筹备立宪,将全国财政彻底清厘,试办预算,从其外形观之,固已条缕分晰,规定详明。”⒊犹分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
    • 18.
      分税制释义: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和事权范围,划分分属于他们的税种税源,并据此确定他们的税权、税制和税务机关,协调他们 之间的财政收支关系。
    • 19.
      创税释义:纳税单位向国家财政部门交纳税款叫创税:这家公司一年为国家创税上百万元。
    • 20.
      制度释义:⒈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工作制度。财政制度。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社会主义制度。封建宗法制度。

财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大战役释义: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 辽沉、淮海、平津 战役。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和九十八万土匪游子。”
    • 2.
      丰收计划释义:1987年农牧渔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的夺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的综合性计划。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机械化等各业的先进实用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的大面积、大范围推广,以实现农牧渔业的增产增收,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3.
      乾腊释义:⒈干肉。⒉犹枯竭。黄远庸《大势》之二:“若能统一国库,实行整理 中国银行,则金融与财政交相为用,则内阁或不致以穷而乾腊以死矣。”。。。⒊干肉。《金史·世宗纪下》:“辽 主闻民间乏食,谓何不食乾腊,盖幼失师保之训,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间疾苦也。”⒋指尸体干枯不坏。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其王寿终,葬在此城东南百餘里大山巖石室中,其尸乾腊,今犹不坏,状羸瘠,人儼然如睡。”⒌指干梅。《初学记》卷二八:“《山海经》:‘云山 之上,其实乾腊。’郭璞 注:‘腊,乾梅也。’”按,今本《山海经》无此文。
    • 4.
      二十一条释义:日本妄图独占 中国的秘密条款。1915年1月由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共分五号,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继 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并加以扩大;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到九十九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权;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 采;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中国须聘用日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警政及兵 工厂由中日合办;给日本建造湖北、江西、广东之间的铁路权和在福建投资、筑路、开矿优先权。袁世 凯除对第五号条款声明“容日后协商
    • 5.
      交款单释义:与收据类同,证明自己付款的凭证,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印制的盖有财政票据监制章的的收付(交)款凭证,一般没有使用发票的场合,都应该使用收据或交款单,作为重要的重要的原始凭证。
    • 6.
      亩捐释义:指旧时豪绅政权除抽收原有田赋外,另行苛剥农民的田亩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都’管辖的人口有一万至五六万之多,有独立的武装如团防局,有独立的财政征收权如亩捐等。”
    • 7.
      仔琫释义:清 代 西藏 地方官名。管理财政,掌铸钱。参阅《卫藏通志·番目》。
    • 8.
      任职释义:担任职务:任职财政部。他在交通部门任过职。
    • 9.
      位高权重释义:地位高、权力大,掌握着许多实权部门,许多人的“生杀”大权、许多人的财政命脉;掌握着许多单位、许多人都得罪不起的部门。
    • 10.
      保险基金释义:为补偿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筹集的专用资金。主要通过保险公司向参加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加以筹集。也可以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提留或各经济单位自行提存。各种渠道筹集的保险基金有各自的用途。
    • 11.
      债务收入释义:债务收入是指中央政府以国家信用的方式取得的一种收入。债务收入具有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到特点,在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12.
      公库释义:⒈官府之仓库。《宋史·任伯雨传》:“﹝ 伯雨 ﹞调 施州 清江 主簿。郡守檄使涖公库,笑曰:‘里名 胜母,曾子 不入,此职何为至我哉?’”宋 周密《齐东野语·赵伯美》:“求 盱江 僚属之荐举则有书,求 盱江 公库之文籍则有目。”⒉国民党统治时期经管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机关。根据1928年国民党财政部的规定,用款机关得以部分收入抵拨支出。其后,于1939年公布“公库法”。在中央政府设国库,地方政府分别设省库、市库和县库。规定国家全部岁入岁出都由公库统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国库事务由中央银行代理;地方各级公
    • 13.
      公计释义:犹国计,指国家的财政。
    • 14.
      六筦释义:西汉 末年 王莽 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见《汉书·王莽传中》。亦作“六管”。《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设为六管,增重赋敛。”
    • 15.
      共享税释义:在分税制下,为保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而按一定分成比例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其收入的税种。参见“分税制”。
    • 16.
      关税释义: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 由国家设在关境上(指港口、车站、机场等)的海关按政府制定的税则征收。按征收对象,分进口税、出 口税和转口(途经本国,运往别地)税;按征收目的,分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按征收标准分从价(按商品 价值征)税和从量(按商品数量征)税等。
    • 17.
      分晰释义:⒈分辨清楚。《红楼梦》第七八回:“王夫人 听了这话不错,自己遂低头一想,便命人去请了 寳釵 来,分晰前日的事,以解他的疑心。”清 俞樾《茶香室三钞·寄信冥府》:“按此文未甚分晰。两石栏,不知为一为二,五土殿,亦未详在何处也。”⒉清楚;清晰。清 恽敬《五宗语录删存序》:“发明天人,依附经论,浑融包孕,条理分晰者,为第三集。”黄远庸《财政部重要法令之说明》:“洎乎近年筹备立宪,将全国财政彻底清厘,试办预算,从其外形观之,固已条缕分晰,规定详明。”⒊犹分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
    • 18.
      分税制释义: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和事权范围,划分分属于他们的税种税源,并据此确定他们的税权、税制和税务机关,协调他们 之间的财政收支关系。
    • 19.
      创税释义:纳税单位向国家财政部门交纳税款叫创税:这家公司一年为国家创税上百万元。
    • 20.
      制度释义:⒈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工作制度。财政制度。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社会主义制度。封建宗法制度。

财政造句

1.财政部长挂冠求去,是因与首相在政见上发生了冲突。挂羊头,卖狗肉。

2.量入为出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3.他做了多年财政干部,依然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4.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债台高筑。

5.由于连年征战,国家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

6.需知,清末的财政早已左支右绌。

7.要解决公司财政窘境,只有开源节流一途。

8.如此对于财政的聚焦使事情本末倒置。

9.财政危机或许会迫使两个大党变得一样锱铢必较。

10.他被任命为财政局长。

11.那个县的财政已经亏空。

12.今年投入公路建设的财政预算又削减了。

13.今年,我国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14.年度财政报告,都是一年的事,只不过各公司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15.这是我们公司财政的详实报告。

16.粮食政策未改革之前,国家对粮食购销采取财政补贴的政策。

17.各县的财政收入是实足的。

18.第一句是在财政,金钱方面值得。

19.财政分析是从财政决算中衍生出来的因而具有量化特征。

20.那个乡的财政已捉襟见肘了。

财政(cai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财政是什么意思 财政读音 怎么读 财政,拼音是cái zhèng,财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财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