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身 文身的意思
wénshēn

文身

简体文身
繁体
拼音wén shēn
注音ㄨㄣˊ ㄕ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shēn,(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组词】: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组词】:身世。献身。(3) 亲自,本人。【组词】: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组词】:出身。身分(fèn )。身败名裂。(5) 孕,娠。【组词】:身孕。(6) 量词,指整套衣服。【例句】: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基本含义

指在身上刺绣、绘画或纹身,也可指文化和艺术的体现。

文身的意思

文身 [wén shēn]

1. 在人的皮肤上刺绘出有颜色的花纹或图形。

断发文身。

[tattoo;]

文身 引证解释

⒈ 在身体上刺画有色的花纹或图案。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孔颖达 疏:“越 俗断髮文身,以辟蛟龙之害,故刻其肌,以丹青湼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谓之‘花褪马’。”
《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刘知远 出去将钱雇倩针笔匠文身,左手刺个仙女,右手刺一条抢寳青龙,背脊上刺一个笑天夜叉。”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卷十八:“断髮谓剪其髮,文身谓文饰其身。”
蔡元培 《民族学上之进化观》:“例如未开化的民族,最初都有文身的习惯,有人说文身是一种图腾的标记;有人说文身是纯为装饰……文身之法,或在身体各部涂上颜色,或先用针刺然后用色。”

⒉ 犹修身。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余谓俊者所以智胜羣情,辨者所以文身祛惑。”
《北史·常爽传》:“六经者,先王之遗烈,圣人之盛事也,安可不游心寓目习性文身哉!”


国语词典

文身 [wén shēn]

⒈ 在身体皮肤上刺染各种图案。也作「刺青」、「纹身」。

《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刘知远出去将钱雇倩针笔匠文身,左手刺个仙女,右手刺一条抢宝青龙。」


文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让释义:⒈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阶,三让。”《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⒉指 周 泰伯 让位于 季历 事,后人称为盛德。《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邢昺 疏引 郑玄 注云:“泰伯,周太王 之长子,次子 仲雍,次子 季歷。太王 见 季歷 贤,又生 文王,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太王 疾,太伯 因适 吴 採药,太王 殁而不返。季歷 为丧主,一让也;季歷 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之后,遂断髮文身,三让也。”《后汉书·列女传·曹
    • 2.
      儋耳释义:⒈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 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唐 张说《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参阅《后汉书·明帝纪》李贤 注。⒉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任 姓,禺号 子,食穀。”⒊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在今 海南岛 儋县。《史记·货殖列传》:“九
    • 3.
      刺綉释义:⒈一种美术工艺。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巧女之刺綉,虽精妙绚烂,纔可人目,初无补於实用,后世之文似之。”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张慧仙寄外诗记》:“问女年几何,曰:十二岁矣。问近习何事,曰:刺綉耳。”冰心《寄小读者》十三:“这里的女孩子,只知低头刺绣,静极的时候,连针穿过布帛的声音都可以听见。”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她做的刺绣手工和画的桃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⒉指刺绣工艺的产品。如苏绣、湘绣等。参见“刺绣”。⒊在身体上刺花纹,即文身。闻一多《端节的历史教育》:“你们课本中有过
    • 4.
      守黑释义:谓安于暗昧,保持玄寂。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 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唐 蒋防《白兔赋》:“饮玉池而冰光不散,食瑶草而雪影长新。理符守黑,事异文身。”清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易》:“入,非收视反听,寂静以守黑之谓也。”
    • 5.
      披发文身释义:原作被(pī)发文身。头发散披,身上刺有花纹。中国古代吴越一带的风俗。《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 6.
      拘罢释义:圆。《淮南子·齐俗训》:“越王 句践 劗髮文身,无皮弁搢笏之服,拘罢拒折之容。”高诱 注:“拘罢,圜也。拒折,方也。”
    • 7.
      控马释义:驾驭马匹,骑马。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妓女旧日多乘驴,宣 政 间惟乘马……少年狎客往往随后,亦跨马,轻衫小帽。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谓之‘花褪马’;用短繮促马头刺地而行,谓之‘鞅韁’。”《二刻拍案惊奇》卷二:“罕察 立命从人控马去,即时取将女棋童 妙观 到来。”
    • 8.
      文身剪发释义: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同“文身断发”。
    • 9.
      文身翦发释义: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同“文身断发”。
    • 10.
      断发纹身释义: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同“断发文身”。
    • 11.
      晕开释义:指的是墨水慢慢在纸上散开的样子,现在多用于于化妆、文身等。
    • 12.
      洪运释义:⒈大运;天命。《晋书·阮种传》:“朕应践洪运统位,七载於今矣。”⒉好运气。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线装书真是买不起了。乾隆 时候的刻本的价钱,几乎等于那时的 宋 本。明 版小说,是五四运动以后飞涨的;从今年起,洪运怕要轮到小品文身上去了。”
    • 13.
      真刑释义:正式判刑。《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二年》:“请除岁合度人外,非时更不度人,仍令自今毋得收曾犯真刑及文身者係籍。”
    • 14.
      短发释义:⒈稀少的头发。指老年。唐 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随肩趋刻漏,短髮寄簪缨。”宋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短髮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宛新彬 等注:“短髮,稀髮。”⒉短头发。⒊断发。剪短头发。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短髮之君,无杼首之貌;文身之民,禀蕞陋之质。”周祖谟 校释:“短髮者,即断髮也,与文身为对文。”
    • 15.
      纹身释义:也作文身,即以针刺皮肤,抹上颜色,以留下永久性的花纹,有美化或表示身分地位的作用。
    • 16.
      绥和释义:安和。《魏书·赵逸传》:“久之,拜寧朔将军、赤城 镇将,绥和荒服,十有餘年,百姓安之。”唐 司空图《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内则颁宣朝旨,外则镇抚人心,竟用绥和,到今繄赖。”清 姚莹《噶玛兰台异记》:“黔首绥和,文身向化。”
    • 17.
      羣情释义:群众的情绪;民意。词语出处群众的情绪;民意。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渠水》:“余谓俊者所以智胜羣情,辩者所以文身祛惑。”《北史·齐诸王传论》:“事迫羣情,理至沦亡。”宋 司马光《言御臣上殿札子》:“羣情未洽,绩効未著。”
    • 18.
      肤札释义:文身,在皮肤上刺出各种图形。
    • 19.
      花绣释义:以针在人体臂胸等部刺成各种花纹,然后以青墨涂之。 又名札青、刺青,盖源于古代南方民族文身的旧俗。旧时江湖上人及市井游民常有此习。《水浒传》第七四回:“﹝ 燕青 ﹞将一身花绣把衲袄包得不见。”
    • 20.
      荆蛮释义:古代中原人对 楚 越 或南人的称呼。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穀震荡播越,窜在 荆 蛮,未有攸厎。”《史记·吴太伯世家》:“太王 欲立 季歷 以及 昌,於是 太伯、仲雍 二人犇 荆 蛮,文身断髮,示不可用。”唐 白居易《晋谥恭世子议》:“周 之衰也,楚子 以 霸王 之器,奄有 荆 蛮,光启土宇,赫赫 楚国,由之而兴。”《西湖佳话·西湖隐迹》:“荆 蛮 之隐,是让国也。”炉魂《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夫 楚 号雄区,人多忠节……以 荆 蛮 之餘气,鬱百年之奇气,奋能独立,强足一国。”

文身(wens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身是什么意思 文身读音 怎么读 文身,拼音是wén shēn,文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