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译书 译书的意思
shū

译书

简体译书
繁体譯書
拼音yì shū
注音ㄧˋ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ì,(1) 把一种语言文字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组词】:译本。译文。译注。译著。译制。译音。口译。笔译。意译。直译。翻译。(2) 解释;阐述。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将外国的著作翻译成本国语言的书籍。

译书的意思

译书 [yì shū]

1. 古指异域向朝廷修好朝贡时的呈书。因需翻译,故称。

3. 翻译书籍。

译书 引证解释

⒈ 古指异域向朝廷修好朝贡时的呈书。因需翻译,故称。

唐 王勃 《九成宫颂》:“玉帛华夷,提封宇宙;译书岁欵,祥图月凑。”

⒉ 翻译书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还有广方言馆那译书的,二三百银子一月,还要用一个 中国 人同他对译,一天也不知译得上几百个字。”
王西彦 《病人》:“我用译书的工作,把那一段悠久窒息的生命轻易埋葬掉啦。”


译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思巴字释义:八思巴 奉 元世祖 命制订的拼音文字。脱胎于藏文字母,名“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字”。至元 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计有辅音字母二十九个,元音字母五个,半元音字母两个,另有两个冠于元音开头音节上的符号。曾用于官方文书、译书、为汉字注音等方面。
    • 2.
      梁启超释义:(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康有为学生,与康有为合称“康梁”。光绪二十一年(1895)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后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是康的得力助手。主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并积极办报、著书、讲学,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变法失败,逃往日本,与康有为组织保皇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支持并参加了北洋军阀政府。晚年在清华大学任教。著有《饮冰室合集》。
    • 3.
      红顶子释义:⒈红色的帽顶子。清 代官服,礼帽上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顶子以区别官阶,一、二品官员戴红色珊瑚珠的顶子。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四:“严复 用古文译书,正如前 清 官僚戴着红顶子演说,很能抬高译书的身价,故能使当日的古文大家认为‘骎骎与晚 周 诸子不相上下’。”⒉借指高官。《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僧王 笑笑:‘哼,李四一 能悔过就好,只要今后能为朝廷出力,少不了你的红顶子。’”李劼人《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五:“嫂子,你就别难过了!愿你称心如意地直到你 金娃 戴红顶子!”
    • 4.
      译书释义:⒈古指异域向朝廷修好朝贡时的呈书。因需翻译,故称。唐 王勃《九成宫颂》:“玉帛华夷,提封宇宙;译书岁欵,祥图月凑。”⒉翻译书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还有广方言馆那译书的,二三百银子一月,还要用一个 中国 人同他对译,一天也不知译得上几百个字。”王西彦《病人》:“我用译书的工作,把那一段悠久窒息的生命轻易埋葬掉啦。”
    • 5.
      青年会释义:⒈基督教青年会的简称。 邹韬奋《经历》十一:“我和 王先生 同在 上海 青年会寄宿舍里,两个人同住在一个房间。”⒉清 末 民 初在 日本 留学的青年群众的组织。邹鲁《中国同盟会》:“此类有志青年,足履外国,已痛 满洲 政治之不平与黑暗……因设青年会以为机关,所以别于其时在 日 之立宪派学生所立《译书汇编》《清议报》等机关也。”

译书(yi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译书是什么意思 译书读音 怎么读 译书,拼音是yì shū,译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译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