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 [zhōng liè]
1. 指对国家或人民无限忠诚而牺牲生命。
例忠烈之臣。
英[ to die for one's country; ]
2. 指有这种行为的人。
例缅怀忠烈。
英[ national hero; ]
忠烈 引证解释
⒈ 忠义壮烈。 《晋书·忠义传·麴允》:“允 发愤自杀。
引聪 嘉其忠烈,赠车骑将军,諡 节愍侯。”
《隋书·诚节传·张季珣》:“季珣 家素忠烈,兄弟俱死国难,论者贤之。”
杨朔 《蓬莱仙境》:“﹝ 任常伦 ﹞跟鬼子拚了刺刀,自己也牺牲了。人民怀念他的忠烈,还在当地替他铸了座铜像呢。”
⒉ 指为正义而壮烈牺牲者。
引《南史·刘勔传论》:“刘勔 出征久抚,所在流誉,行己之节,赴陷为期,虽古之忠烈,亦何以加此!”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许绍棣叶溯中黄萍荪》:“黄 竟以此起家,为教育厅小官,遂编《越风》,函约‘名人’撰稿,谈忠烈遗闻,名流轶事,自忘其本来面目矣。”
⒊ 忠诚刚正。
引《宋书·朱龄石传》:“绰 为人忠烈,受 冲 更生之恩,事 冲 如父。”
唐 杜甫 《北征》诗:“桓桓 陈将军,仗鉞奋忠烈。”
明 夏完淳 《六哀·侯纳言》诗:“忠烈简迈姿,淡然青云志。”
国语词典
忠烈 [zhōng liè]
⒈ 为国尽忠而牺牲生命的人。
例如:「抗日忠烈令人景仰。」
忠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帽释义:⒈黑帽。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来上下通用。乌纱帽后来成为闲居的常服。简称乌纱。⒉忠烈青衣乌帽。--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 2.
出籍释义:脱离所属的名籍。宋 曾巩《再议经费札子》:“﹝三班吏员﹞略以三年出入之籍较之,熙寧 八年,入籍者四百八十有七;九年,五百四十有四;十年,六百九十。而死亡、退免、出籍者,岁或过二百人,或不及之。则是岁岁有增,未见其止也。”《宋史·文彦博传》:“崇寧 中,预 元祐 党籍。后特命出籍,追復太师,謚曰忠烈。”
- 3.
剖腹葬肝释义:成语名称:剖腹葬肝 成语解释:比喻为了主帅的安危以身殉国的忠烈壮举。
- 4.
国纪释义:⒈国家的礼制法纪。《国语·晋语四》:“夫礼,国之纪也。”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御史温肃奏折附片二》:“不独国纪荡然,抑且人纪顿丧。”⒉治理国家的人。《管子·侈靡》:“择其好名,因使长民,好而不已,是以为国纪。”郭沫若 等集校:“谓以其人为国之经纪也。”⒊指本朝的编年史。清 姚鼐《明赠太常卿山东左布政使张公祠碑文》:“义果章於一家,忠烈光於国纪。”
- 5.
女校书释义:⒈唐 成都 名妓 薛涛 有文才,时人呼为女校书。唐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 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后世因以称妓女而能文者。清 全祖望《钱尚书牧斋手迹跋》:“黄忠烈公 见诸弟子有与女校书诗者,輒戒之。”⒉喻女才子。明 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谢 女 班姬 女校书。”明 商景兰《赠闺塾师黄媛介》诗:“才华直接 班姬 后,风雅平欺 左氏 餘……今朝把臂怜同调,始信当年女校书。”
- 6.
如坐针氊释义:《晋书·杜锡传》:“性亮直忠烈,屡諫 愍怀 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 锡 常所坐处氊中,刺之流血。”后以“如坐针氊”比喻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三国演义》第二三回:“王子服 等四人面面相覷,如坐针氊。”《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姑娘此时心慌意乱,如生芒刺,如坐针氊。”谷峪《萝北半月》:“全庄的群众和领导人员都焦急地等待着,如坐针毡。”
- 7.
忠烈释义:⒈指对国家或人民无限忠诚而牺牲生命:忠烈之臣。⒉指有这种行为的人:缅怀忠烈。满门忠烈。
- 8.
忠骨释义:忠烈者的遗骨。
- 9.
愆咎释义:罪过。《后汉书·章帝纪》:“朕新离供养,愆咎众著,上天降异,大变随之。”唐 皮日休《旌王宇》:“若 宇 之道真忠烈之士哉。不以其父得天下为利,以反道为虑;不以己将为天子之子为贵,以愆咎为戒。”《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为坛於 泰山,柴燎祀天,以岁旱谢愆咎,礼如南郊。”
- 10.
文陆释义:宋 末 文天祥 与 陆秀夫 的合称。 两人皆坚决抗 元,不屈而死。清 方文《宋遗民咏·龚圣予开》:“文 陆 二先生,忠烈震华夏。”清 潘耒《羊城杂咏》:“歷山 尚住 宋 遗民,文 陆 当年事苦辛。”
- 11.
款陈释义:告以实情。唐 薛用弱《集异记·萧颖士》:“行侣共济 瓜洲,舟中有二少年熟视 颖士,相顾曰:‘此人甚肖於 鄱阳 忠烈王 也。’颖士 是 鄱阳 曾孙,即自款陈。”
- 12.
毡针释义:亦作“氊针”。比喻隐藏在内的尖刺。语本《晋书·杜锡传》:“﹝ 锡 ﹞性亮直忠烈,屡諫 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 锡 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宋 范成大《墙外卖药者家有十口一日不出即饥寒矣》诗:“十日啼号责望深,寧容安稳坐氊针?”清 赵翼《问鱽鱼》诗:“本谓毡针莫敢坐,谁料頷珠终被摘。”
- 13.
洗削释义:⒈革除。明 胡应麟《诗薮·宋》:“六一 虽洗削‘西崑’,然体尚平正,特不甚当行耳。”⒉磨刀。清 钱谦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加赠太子太保谥忠烈杨公墓志铭》:“追赃令亟,卖菜洗削者争持数钱投县令匭中,三年而后止。”清 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四:“卖浆及洗削,奋起彯华缨。”参见“洒削”。
- 14.
烈节释义:⒈刚正的操行。 ⒉指忠烈有节操的人。
- 15.
班指释义:原是一种射箭用具,套在右手大指上,用以勾弦。后成为一种装饰品,多用玉或象牙制成。清 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上嘉公功,赏二品顶带,赐翎管班指诸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还有一对白玉花瓶;一枝玉镶翡翠如意;一个班指。”
- 16.
田横岛释义:秦 末,原 齐 贵族 田横 起事,自立为 齐王。 汉 朝建立,横 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高祖 召之,横 不欲臣服,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悉于岛上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后以“田横岛”指忠烈之士亡命之处。清 赵翼《海上望台湾》诗:“当年曾比 田横 岛,今日重烦 杨僕 船。”周咏《去国吟》:“扁舟飞过海洋数万里,田横 岛上励志磨戟堪悠游。”
- 17.
疆事释义:⒈边界争端。 《左传·桓公十七年》:“夏,及 齐 师战于 奚,疆事也。”杜预 注:“疆事,争疆界也。”杨伯峻 注:“此为边疆局部战争。”⒉指边境的防务。《宋史·王庶传》:“疆事益棘,钦宗 欲幸 襄 邓。”清 王韬《<徐忠烈公遗集>序》:“明 之疆事,其坏如此,安可问哉!”⒊指整治地界等事。《诗·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清 陈奂 传疏:“凡井牧其邱甸县都之田野,营造径畛涂道之通路,皆我疆事也。”
- 18.
碧塟释义:收忠烈死节之人的血以葬。
- 19.
罄竭释义:⒈空竭;匮乏。 多指财物。《晋书·吕纂载记》:“比年多事,公私罄竭,不深根固本,恐为患将来。”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遭风失路,波涛飘浪,时经三岁,资粮罄竭,糊口不充。”清 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城无见粮,药铅罄竭。”⒉竭尽;用尽。唐 无名氏《迷楼记》:“帝日夕沉荒於迷楼,罄竭其力,亦多倦怠。”《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欲罄竭资财,买市十日,收拾已了,便当尽数朝京,安敢迟滞。”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诗谳》:“吴 亦自分必死,嘱其妻罄竭所有,以济煢独。”⒊尽心竭力。《旧唐书·哀帝纪》:
- 20.
英峙释义:才智特出。《北史·魏纪二·穆帝》:“帝天姿英峙,勇略过人。”清 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公讳 忠源 ……少而豁朗英峙,以县学附生,选为 道光 十七年丁酉科拔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