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组词】: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组词】: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组词】: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组词】:胡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例句】:“狼跋其胡。”(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chuáng,(1) 供人睡卧的家具。【组词】:床铺。木床。床榻。(2) 像床的东西。【组词】:车床。机床。河床。(3) 量词,用于被褥等。【组词】:两床被。(4) 井上围栏。【例句】:“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1. 见“胡床”。
⒈ 亦作“胡床”。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又称交床。
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 超 等奄至,公犹坐胡牀不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自新》:“渊 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唐 杜甫 《树间》诗:“几回霑叶露,乘月坐胡牀。”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交床》:“今之交牀,本自虏来,始名胡牀, 桓伊 下马据胡牀取笛三弄是也。 隋高祖 意在忌胡,器物涉胡言者,咸令改之,乃改交牀。”
宋 陶穀 《清异录·逍遥座》:“胡牀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清 赵翼 《饭馀》诗:“携得胡牀临水坐,柳荫深处看荷花。”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先生杖履留春,老子胡牀玩月。”
⒈ 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绳椅。椅脚交叉即能折叠,背后设有靠背。靠背的花样古时多为栲栳样,宋人吴渊则创制荷叶样。
引《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
金·王庭筠〈书西斋壁〉诗:「偶然携拄杖,来此据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