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位 [líng wèi]
1. 为供奉死者而暂设的牌位。
英[seat of spirit tablet; secrificial tablet;]
灵位 引证解释
⒈ 迷信谓冥间的官职。
引《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南朝 梁 沉约 《司徒谢朏墓志铭》:“汉 车作传,灵位攸待,我君应符,非公莫宰。”
⒉ 人死后暂时设的木牌,上面写着死者的名字,用做供奉对象。
引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二折:“我安了灵位,排了果桌,向大门外将纸钱忙烧。”
《水浒传》第五二回:“柴进 教依官制,备办内棺外槨,依礼舖设灵位。”
巴金 《家》三二:“‘故胞姊 钱梅芬 女士之灵位’这些字不留情地映进他的眼帘。”
国语词典
灵位 [líng wèi]
⒈ 供奉死者的牌位。
引《水浒传·第七一回》:「正厅供养晁天王灵位。」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小女殡事虽行,灵位还在。」
灵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冥钱释义:为亡人焚化的纸钱。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哭罢,焚了些冥钱,就引 崔生 在灵位前拜见了妈妈。”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三:“七的法事已经做过,冥钱已经烧了。”
- 2.
哭灵释义:在灵柩或灵位前痛哭。
- 3.
守灵释义:守护在灵床、灵柩或灵位的旁边。
- 4.
安灵释义:安置灵位。
- 5.
宗灵释义:祖宗灵位。 借指宗庙。
- 6.
小祥释义:⒈古时父母丧后周年的祭名。祭后可稍改善生活及解除丧服的一部分。《仪礼·士虞礼》:“朞而小祥。”郑玄 注:“小祥,祭名。祥,吉也。”朞,周年。《礼记·间传》:“父母之丧,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况且孝未期年,於礼有碍。便要成亲,且待小祥之后再议。”⒉用于称一般死者的周年祭。唐 鲍溶《过薛舍人旧隐》诗:“寝门来哭夜,此月小祥初。”《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説那 刘大娘子 到得家中,设个灵位,守孝,过日。父亲 王老员外 劝他转身。大娘子説道:‘不
- 7.
母位释义:亡母的灵位。
- 8.
灵台释义:⒈停灵柩、放骨灰盒或设置死者遗像、灵位的台: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⒉指心灵。
- 9.
灵堂释义:停灵柩、放骨灰盒或设置死者遗像、灵位供人吊唁的屋子(一般是正房)或大厅。
- 10.
灵桌释义:设有灵位的桌子。
- 11.
灵牌释义:灵位。
- 12.
牌位释义:指神主、灵位或其他题着名字作为祭祀对象的木牌。
- 13.
真君释义:⒈谓主宰。 《庄子·齐物论》:“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宋 苏轼《告五岳文》:“天为真君,帝为真宰。”⒉道教对神仙的尊称。亦泛称修行得道的人。南朝 梁 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左卿仙侯真君 许君。”宋 徐铉《送德迈道人之豫章》诗:“楼中西岭真君宅,门外南州处士家。”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得行;今号为真君,虽尊人以素食祭我,无血食之养,故无威福之灵。”⒊北魏 拓跋焘(太武帝)于公元440-451年所用年号 太平真君 的省称。唐 刘知几《史通·断限》
- 14.
空位释义:⒈旧时祭祀时所供的死者灵位。⒉未占用的座位。如:会场第一排有三只空位。
- 15.
纸缯释义:亦作“纸帛”。 纸做的缯帛。丧祭所用。缯帛,古人馈赠用的礼物。宋 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俗学吁可鄙,纸繒配芻银。聊将调痴鬼,亦復争华新。”《金瓶梅词话》第九回:“从新安设 武大郎 灵位,安排羹饭,就在桌子上点起香烛,铺设酒肴,掛起经旛纸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不住的烧化纸帛,那香烛更是烧得烟雾腾天的。”
- 16.
设位释义:⒈确立位次。 ⒉设灵位。
- 17.
设坐释义:⒈安排座位。⒉设灵位。
- 18.
跪灵释义:跪伏在灵位或灵柩前面。
- 19.
除次释义:设灵位祭奠。清 曾国藩《仁和郡邵君墓志铭》:“仁和 邵氏,实以十一年十二月朔日殉难,於是始除次执丧,赴告远近。”原注:“除次,除位以祭。”
- 20.
陵堂释义:陵墓内停灵柩或设灵位的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