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波 [yuè bō]
1. 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语本《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2. 蜀中对月的尊称。
4. 酒名。
月波 引证解释
⒈ 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
引语本《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南朝 宋 王僧达 《七夕月下诗》:“远山敛氛祲,广庭扬月波。”
唐 李群玉 《湘西寺霁夜》诗:“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我铺的这艾叶纹藤席浄,掇过这桃花瓣石枕冷,醉魂儿偏喜月波凉。”
⒉ 蜀 中对月的尊称。
引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蜀 中称尊老者为波,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有所谓天波、日波、月波、雷波者,皆尊之之称。”
⒊ 酒名。
引宋 张能臣 《酒名记》:“秀州 月波。”
月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夺门释义:⒈破门,奋力冲开门户。 《旧唐书·韩游瓌传》:“贼急夺门,游瓌 隔门血战。”清 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戚 遽夺门去,女亦避之他所。”沙汀《烦恼》:“刘久发 喃喃说,夺门冲出去了。”⒉明英宗 亲征 瓦剌,兵败被俘。其弟继位为 景帝,即与 瓦剌 议和。英宗 返回京师,入居南宫,不许朝谒。景泰 八年,石亨、徐有贞 等以兵迎 英宗 于南宫,毁垣坏门而入,英宗 乃复辟。史称此次政变为“夺门之役”。见《明史·英宗后纪》。后因以“夺门”泛指复辟、政变。章炳麟《咏南海康氏》:“夺门伟绩他年就,专制依然属 爱新。”
- 2.
山黛释义:青葱浓郁的山色。金 蔡松年《鹧鸪天》词:“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 瀟湘。”明 沉周《过湖偶书》诗:“远树水光上,出没似空植。疏处方淼然,山黛一眉塞。”清 严长明《重九前一日由敷水驿间道赴华山》诗:“饱食 临柴关,终朝见山黛。”
- 3.
月波释义:⒈指月光。 月光似水,故称。语本《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南朝宋王僧达《七夕月下诗》:“远山敛氛祲,广庭扬月波。”唐李群玉《湘西寺霁夜》诗:“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我铺的这艾叶纹藤席浄,掇过这桃花瓣石枕冷,醉魂儿偏喜月波凉。”⒉蜀中对月的尊称。⒊酒名。
- 4.
月波楼释义:⒈古楼名。 旧址在 湖北省 东部、长江 北岸的 黄冈市 西。宋 王禹偁《月波楼咏怀》:“日日江楼上,风物得冥搜。何人名 月波,此义颇为优。”⒉古楼名。在 嘉兴府(今 浙江省 嘉兴市)西北城上。宋 朱敦儒《好事近》词:“吹笛 月波楼 中,有何人相识?”《明一统志·嘉兴府》:“月波楼 在府西北城上,下瞰 金鱼池。宋 元祐 中知州 令狐挺 建,政和 中 毛滂 重脩,自作记云:望而见月,其大不过如盘盂,然无有远近,容光必照,而秀泽国也。水滨之人,起居饮食,与水波接。令狐君 乃为此楼,以名 月波,意将揽取二者於一楼
- 5.
禁方释义:珍秘的药方或其他配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汉书·郊祀志上》:“大 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而海上 燕 齐 之间,莫不搤掔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一:“王安石 常患偏头痛,神宗 赐以禁方。”清 朱彝尊《送杨侍御还东湖》诗:“秋鸟炙来乡味好,月波酿就禁方传。”
- 6.
荦确释义:⒈亦作“犖硞”。 亦作“犖埆”。亦作“犖嶨”。怪石嶙峋貌。唐 韩愈《山石》诗:“山石犖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唐 韩愈 孟郊《纳凉联句》:“炎湖度氛氲,热石行犖硞。”王伯大 音释:“硞音确。”宋 苏辙《墨竹赋》:“山石犖埆,荆棘生之。”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石鼓》:“何物犖确蟠素壁?云是石鼓流遗踪。”清 段松岑《灵岩神宝寺访碑》诗:“犖嶨復犖嶨,驀山履絶壑。”清 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循山石犖确而行,得一洞。”⒉坚硬貌。明 沉德符《野获编·外国·夷人市瓷器》:“试投之犖确之地,不损破者,始以登车
- 7.
酥胸释义:亦作“酥胷”。指洁白润泽的胸脯。《宣和遗事》前集:“帘儿底笑语喧呼,门儿里《簫韶》盈耳,一箇粉颈酥胷,一箇桃腮杏脸,天子观之私喜。”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春意透酥胸。”明 汤显祖《紫钗记·春闱赴洛》:“沉香亭捧砚写《清平调》,也只怕你愁望的酥胸拍渐销。”清 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彼姝者子,綺年二九,正属妙龄;惟是摩弄酥胸,已宽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