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廊食 廊食的意思
lángshí

廊食

简体廊食
繁体
拼音láng shí
注音ㄌㄤˊ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áng,(1) 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太阳。【组词】:廊子。前廊后厦。(2) 庑下,殿下外屋。【例句】:廊庑(堂前廊屋)。(3) 有顶的过道。【组词】:长廊。走廊。画廊。游廊。

shí sì yì,(1) 吃。【组词】:食肉。食欲。(2) 吃的东西。【组词】: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3) 俸禄。【例句】:“君子谋道不谋食”。(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组词】:日食。月食。 ◎ 拿东西给人吃。【例句】:食母(乳母)。 ◎ 用于人名。【例句】: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基本含义

指在走廊上吃饭,形容吃饭时不循常规,不庄重。

廊食的意思

廊食 [láng shí]

1. 即廊餐。

廊食 引证解释

⒈ 即廊餐。

宋 岳珂 《桯史·紫宸廊食》:“是岁,虏方拏兵北边,贺使不至,百官皆赐廊食。”


廊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市脯释义:⒈买来的肉食品。《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⒉买肉。宋 欧阳修《憎苍蝇赋》:“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市脯,铺筵设席,聊娱一日之餘闲。”宋 岳珂《桯史·紫宸廊食》:“一日长春节,欲尽宴廷绅,有司以不素具奏,不许,令市脯,随其有以进。”
    • 2.
      廊餐释义:亦作“廊飡”。 古代常朝百官,朝退后皇帝赐食于殿前廊下,谓之廊餐。也叫廊食、廊下餐、廊下食。《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十二月乙丑,帝以文武常参官每月一、五、九日赴朝,奏请备廊飡,詔从之。”宋 王溥《五代会要·常朝》:“后唐 同光 元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每日常朝,百官皆拜,独两省官不拜;准本朝故事,朝退于廊下赐食,谓之廊餐。百官遂有谢食拜,唯两省官本省有厨,不赴廊餐,故不拜。”《文献通考·王礼二》:“廊下食起 唐 贞观,其后常参官每日朝退赐食,谓之廊餐。唐 末浸废,但於入阁起居日赐食。”参见“廊下食”
    • 3.
      瑞庆节释义:宋宁宗 赵扩 生日。宋 岳珂《桯史·紫宸廊食》:“余为扈簿日,瑞庆节随班上寿 紫宸殿。”《宋史·宁宗纪一》:“﹝ 绍熙 五年八月﹞丁酉,以生日为天佑节……﹝九月﹞甲戌,下詔抚諭诸将。改天佑节为瑞庆节。”
    • 4.
      肃整释义:整饬;整治。《魏书·甄琛传》:“此而不纠,将何以肃整阿諛,奬励忠概?”宋 王溥《五代会要·廊下餐》:“文武两班,每遇入阁赐食,从前御史臺官及诸朝官皆在 敷政门 外两廊食,惟北省官於 敷政门 内别坐,既为隔门,各不相见,致行坐不齐,难于肃整。”彭元里《忆黄诚》:“一九三七年六月,蒋介石 命令全国大中学校二年级学生,暑假期间在当地驻军的指挥下,受军事训练,妄想借此机会‘肃整’全国学生的思想。”

廊食(lang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廊食是什么意思 廊食读音 怎么读 廊食,拼音是láng shí,廊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廊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