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旗 [líng qí]
1. 见“灵旗”。
灵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灵旂”。 战旗。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称。
引《史记·孝武本纪》:“其秋,为伐 南越,告祷 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 泰一 锋,名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
《汉书·礼乐志》:“招摇灵旗,九夷宾将。”
颜师古 注:“画招摇於旗以征伐,故称灵旗。”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使灵旗再图北指,詎不先出 峴 之师。”
清 许承钦 《钱塘江观潮》诗:“灵旗百万驱雷鼓,彊弩三千试水犀。”
⒉ 神灵的旗子。
引唐 刘禹锡 《七夕》诗之一:“河鼓灵旗动, 嫦娥 破镜斜。”
宋 文天祥 《代酹解星文》:“靡灵旗兮风翩翩,举天瓢兮酌天泉。”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五云车,灵旗导,七宝宫,鸞舆到。”
清 谭嗣同 《桃花夫人庙神弦曲》之一:“帝子灵旗千里遥,渚宫玉露苹花泣。”
⒊ 道教法器之一。用以驱邪镇鬼。
引宋 王珪 《依韵和王室徽奉安中太乙神像》:“妖氛自逐灵旂捲,瑞穀常登御廪蕃。”
灵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京释义:⒈古代都市 西京、东京、北京 的合称。唐 以 雍州 为 西京,河南 为 东京,太原 为 北京。唐 李白《秋日于太原南栅饯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天王三京,北都 居一。”王琦 注:“三京,谓 西京、东京、北京 也。”⒉古代都市 西京、东京、北京 的合称。宋 以 大名 为 北京,开封 为 东京,洛阳 为 西京。《宋史·仁宗纪二》:“﹝ 康定 元年六月﹞甲午,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清 李赓芸《炳烛编》卷四:“謁 宋 李忠定 祠,祠东壁有石刻云:‘不愁芒屨长南謫,满愿灵旗助北征;酹彻一桮揩泪眼,烟云何处是
- 2.
水宫释义:神话中的水中宫殿;水边殿宇。唐 薛用弱《集异记·蒋琛》:“行殿秋未晚,水宫风初凉。”明 杨焯《题曹娥庙壁》诗:“汉安 年代 越 江东,江上灵旗映水宫。”
- 3.
登龙释义:⒈登天的龙。《史记·孝武本纪》:“其秋,为伐 南越,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名曰‘灵旗’。”⒉乘龙。唐 李白《箜篌谣》:“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⒊同“登龙门”。唐 王季友《酬李十六岐》诗:“于何车马日憧憧,李膺 门馆争登龙。”宋 苏辙《欧阳太师挽词》:“推轂诚多士,登龙盛一时。”清 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这恩荣锡衮封圭,不比那登龙御 李。”鲁迅《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其中固然有虽曾附骥,终未登龙的‘名人’,或扮作黑头,而实是真正的丑脚的打诨,但也有热心人的
- 4.
精爽释义:⒈精神。《左传·昭公七年》:“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三国志·魏志·蒋济传》:“欢娱之躭,害於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宋 洪迈《夷坚乙志·承天寺》:“自尔以来,精爽常鬱鬱。”⒉魂魄。晋 潘岳《寡妇赋》:“睎形影於几筵兮,驰精爽於丘墓。”唐 李群玉《题二妃庙》诗:“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清 王式丹《于忠肃公墓》诗:“相望 鄂王 精爽在,灵旗萧颯暮山空。”⒊犹言神清气爽。《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你家大爷昨日甚是精爽,怎么就会这等病?”《红楼梦》第七五回:“李紈 近日也
- 5.
锋旗释义:亦作“鏠旗”。灵旗上有太一、招摇、天蜂三星。古代用以敬神,使进军讨伐取胜。《汉书·郊祀志上》:“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泰一鏠旗。”宋 岳珂《桯史·开禧北伐》:“时鏠旗深入,未有所底。”明 刘基《处州石末公德政碑颂》:“鏠旗所指,百怪走藏。”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哀公篇·获其蠭旗》:“哀 二年:‘获其蠭旗。’案:《天文志》云:‘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蠭。’(《天官书》作锋,锋本字,蠭借字。)‘矛、盾动摇,角大,兵起。’《上曲礼》:‘“招摇”在上,急缮其怒。’注:‘画招摇星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