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义
◎ 品题 pǐntí
[appraise] 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汉书·许劭传》
品题 [pǐn tí]
1. 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例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汉书·许劭传》
英[appraise;]
品题 引证解释
⒈ 品评的话题、内容。
引《后汉书·许劭传》:“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
⒉ 谓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引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东坡画像赞》:“此讚品题 文忠,亦能确当。”
⒊ 观赏;玩赏。
引唐 畅当 《蒲中道中》诗之二:“古刹栖柿林,緑阴覆苍瓦。岁晏来品题,拾叶总堪写。”
明 王九思 《山坡羊·春游》曲:“垂杨影里青驄繫,倚杖藜,春光细品题。”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主人方盘礴其(砚石)间,穷日达晨,摩挲品题,乐以忘贫。”
⒋ 对诗文书画等的评论。亦指诗文书画上的题跋或评语。
引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儻更因当时所有,创及亡篇,咸著品题,稍存故实,则庶几尽善矣。”
《明史·薛敷教传》:“其閲文所品题,百不失一。”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晋 唐 名蹟,品题甚少;即有品题,不过观欵题名而已。至 宋 元 人始尚题咏。”
国语词典
品题 [pǐn tí]
⒈ 评论人物,定其高下。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也作「题品」、「题评」。
引《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自从杜先生一番品题之后,这些缙绅士大夫家筵席间,定要几个梨园中人,杂坐衣冠队中,说长道短,这个成何体统!」
⒉ 部类的题目。
引《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品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串幛释义:同“串仗”。明 朱有燉《曲江池》第一折:“俊厖儿堪品题,串幛更整齐。”
- 2.
古典主义释义:17—19世纪初流行于西欧(主要是法国)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作品题材也常常取自古希腊罗马历史和传 说,因而得名。它的艺术方法有严格烦琐的规定,如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即单一的情节;同一地点;时间 在一天之内)等。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剧作家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和理论家布瓦洛等。
- 3.
和章释义:谓酬和他人的诗章。 一般只和其意,非必和其韵。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方夫人诗卷》:“山舟学士 ……赋纪恩诗四章,一时和者不下百餘人。学士品题,以 芷斋 方夫人 为最。夫人时年八十,手书和章,笔力苍劲。”
- 4.
抽擢释义:拔擢;提拔。《急就篇》卷四:“抽擢推举白黑分。”颜师古 注:“贤者升擢,不肖退黜,是为白黑有分别也。”《南史·王镇恶传》:“吾等因託风云,并蒙抽擢,今 咸阳 不剋,誓不济 江。”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清 唐孙华《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每荷品题称国士,多由抽擢作名卿。”
- 5.
旦月释义:汉 许劭 与其从兄 靖 有高名,喜论乡党人物,每月更其品题,人称“月旦评”。见《后汉书·许劭传》。后因以“旦月”谓品评人物。
- 6.
月旦评释义:谓品评人物。 典出《后汉书·许劭传》:“初,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唐 陆龟蒙《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袭美》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明 王錂《春芜记·忤奸》:“心负云霄志,名高月旦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亦省作“月评”。
- 7.
核论释义:⒈犹确论,高论。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恐辞辨虽巧,难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论也。”⒉覈論:深刻的言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 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李贤 注:“覈,犹实也。”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恐辞辨虽巧,难可俱通,又非所望於覈论也。”⒊深刻评议。《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元年》:“子将 者,训 之从子 劭 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
- 8.
汝南评释义:东汉 许劭,汝南 平舆 人,与从兄 靖 俱有高名,共好品评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后因称品评人物为“汝南评”。
- 9.
汝南月旦释义:《后汉书·许劭传》:“初,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 ”后因称品评人物为“汝南月旦”。
- 10.
涵盖释义:包括;包容:作品题材很广,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
- 11.
覈论释义:⒈深刻的言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 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李贤 注:“覈,犹实也。”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恐辞辨虽巧,难可俱通,又非所望於覈论也。”⒉深刻评议。《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元年》:“子将 者,训 之从子 劭 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
- 12.
説长道短释义:⒈汉 崔瑗《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説己之长。”后以“説长道短”指议论他人的好坏是非。元 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俺倒不言语,他倒説长道短的。”《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起初儿子病重时,我原要另择日子。你便説长道短,生出许多话来,执意要那一日。”刘绍棠《芳草满天涯》:“那是外乡远处的习俗,到底还是要有个分寸,免得别人在背后说长道短。”⒉谈说各种事情。《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自从 杜先生 一番品题之后,这些縉绅士大夫家筵席间,定要几个梨园中人,杂坐衣冠队中,説长道短,这个成何体统!”草明《乘风破
- 13.
赐履释义:⒈《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 河,南至于 穆陵,北至于 无棣。”杜预 注:“履,所践履之界。”后因以“赐履”指君主所赐的封地。唐 柳宗元《代裴中丞贺分淄青为三道节度表》:“山川备临制之形,道途适征徭之便,俾侯既定,赐履以寧。”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汤丞相 封 庆国公,命下,汤公 谓此 仁宗 赐履之国,自 天圣 以来无封者,欲请避之。”明 张煌言《和定西侯张侯服品题金山原韵》之三:“何人独受专征詔,赐履由来首 渭 津。”⒉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説 孝明帝 时尚
- 14.
起拜释义:⒈起身下拜;起身拜谢。《汉书·佞幸传·董贤》:“单于乃起拜,贺 汉 得贤臣。”唐 于鹄《赠不食姑》诗:“见人还起拜,留伴亦开田。”《宋史·富弼传》:“英 託疾不拜。弼 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輒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 矍然起拜。”清 赵文哲《牟珠洞》诗:“卫公 失品题,米老 徒起拜。”⒉起用,拜官。《宋史·赵普传》:“安易 言其非便,请许纳铁钱,詔从之。九年,起拜宗正少卿,知 定州。”参见“起用”。
- 15.
重轻释义:⒈谓加重刑于轻罪。 ⒉指重与轻、高与下。⒊谓品题、评论。⒋指对全局有重大影响;关系全局的重要因素。⒌犹重视;重要。
- 16.
高悬月旦释义:《后汉书·许劭传》:“初,劭 与 靖(许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后以“高悬月旦”比喻主持考试。《儒林外史》第二回:“累年蹭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