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摘句 摘句的意思
zhāi

摘句

简体摘句
繁体
拼音zhāi jù
注音ㄓㄞ ㄐ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āi,(1) 采取,拿下。【组词】:采摘。摘取。摘桃子。摘除。(2) 选取。【组词】:摘要。摘录。摘编。文摘。摘引。寻章摘句。指摘(挑出缺点)。(3) 借。【组词】:摘兑。东摘西借。

jù gōu,(1)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组词】:句子。句法。(2) 〔句读(dòu)〕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3) 量词,用于语言。【例句】:三句话不离本行(háng)。 ◎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基本含义

摘取别人的话或文章中的一段话。

摘句的意思

摘句 [zhāi jù]

1. 摘录文章诗歌之句。

摘句 引证解释

⒈ 摘录文章诗歌之句。

《世说新语·言语》“谢 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寧康 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僕射 谢安 侍坐,吏部尚书 陆纳 、兼侍中卞耽读,黄门侍郎 谢石 、吏部 袁宏 兼执经,中书郎 车胤、丹阳 尹 王混 摘句。”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放翁 古今体诗,每结处必有兴会、有意味……今就近体中摘句於后,使人见其功力之精。”


摘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俳歌释义:古代散乐的一种,又名侏儒导,由舞人边舞边歌。古辞共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仅存《南齐书·乐志》所录的部分摘句。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散乐》。
    • 2.
      对义释义: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晦庵 省试,经题出‘刚中而应’,连案者云:‘此句凡七出。’先生嘿数止五出,乃据所记对义。”《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有举人呼噪於贡院门”元 胡三省 注:“其进士试诗、赋、文、策、帖经、对义。”
    • 3.
      寻章摘句释义:从书上挑选现成的文句,堆砌成文。《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同“借”)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文句,缺乏创造性。
    • 4.
      抱残守缺释义:抱住残缺的东西,不肯放弃。比喻因循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
    • 5.
      挑撮释义:谓撷章摘句。
    • 6.
      挦章扯句释义:犹寻章摘句。搜求﹑摘取片断辞句。
    • 7.
      挦章撦句释义:犹寻章摘句。搜求、摘取片断辞句。
    • 8.
      摘句释义:摘录文章诗歌之句。《世说新语·言语》“谢 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续晋阳秋》:“寧康 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僕射 谢安 侍坐,吏部尚书 陆纳、兼侍中卞耽读,黄门侍郎 谢石、吏部 袁宏 兼执经,中书郎 车胤、丹阳 尹 王混 摘句。”清 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放翁 古今体诗,每结处必有兴会、有意味……今就近体中摘句於后,使人见其功力之精。”
    • 9.
      讹头释义:⒈把柄;讹诈的由头、借口。清 顾炎武《日知录·讹》:“泰昌 元年八月,御史 张泼 言:京师奸宄丛集,游手成羣,有谓之把棍者,有谓之拏讹头者。”原注:“侦知一人作姦,则尾随其后,陷人於罪,从而吓诈金钱,谓之拏讹头,即 汉 律所谓恐愒受賕。”《文明小史》第六回:“且説知单发出之后,便为府差所知,因他二位与 黄举人 有点瓜葛,就此想去起他的讹头。”茅盾《林家铺子》五:“不过他一定要来找讹头生事!这种人比强盗还狠心!”⒉呆子。《何典》第七回:“只是做那寻章摘句的书讹头,却终无了局。”
    • 10.
      迭见层出释义:屡次出现。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三·摘句图》:“予讀 施愚山 侍讀五言詩,愛其温柔敦厚,一唱三歎,有風人之旨。其章法之妙,如天衣無縫……至於清詞麗句,疊見層出。”

摘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俳歌释义:古代散乐的一种,又名侏儒导,由舞人边舞边歌。古辞共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仅存《南齐书·乐志》所录的部分摘句。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散乐》。
    • 2.
      对义释义: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晦庵 省试,经题出‘刚中而应’,连案者云:‘此句凡七出。’先生嘿数止五出,乃据所记对义。”《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有举人呼噪於贡院门”元 胡三省 注:“其进士试诗、赋、文、策、帖经、对义。”
    • 3.
      寻章摘句释义:从书上挑选现成的文句,堆砌成文。《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同“借”)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文句,缺乏创造性。
    • 4.
      抱残守缺释义:抱住残缺的东西,不肯放弃。比喻因循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
    • 5.
      挑撮释义:谓撷章摘句。
    • 6.
      挦章扯句释义:犹寻章摘句。搜求﹑摘取片断辞句。
    • 7.
      挦章撦句释义:犹寻章摘句。搜求、摘取片断辞句。
    • 8.
      摘句释义:摘录文章诗歌之句。《世说新语·言语》“谢 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续晋阳秋》:“寧康 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僕射 谢安 侍坐,吏部尚书 陆纳、兼侍中卞耽读,黄门侍郎 谢石、吏部 袁宏 兼执经,中书郎 车胤、丹阳 尹 王混 摘句。”清 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放翁 古今体诗,每结处必有兴会、有意味……今就近体中摘句於后,使人见其功力之精。”
    • 9.
      讹头释义:⒈把柄;讹诈的由头、借口。清 顾炎武《日知录·讹》:“泰昌 元年八月,御史 张泼 言:京师奸宄丛集,游手成羣,有谓之把棍者,有谓之拏讹头者。”原注:“侦知一人作姦,则尾随其后,陷人於罪,从而吓诈金钱,谓之拏讹头,即 汉 律所谓恐愒受賕。”《文明小史》第六回:“且説知单发出之后,便为府差所知,因他二位与 黄举人 有点瓜葛,就此想去起他的讹头。”茅盾《林家铺子》五:“不过他一定要来找讹头生事!这种人比强盗还狠心!”⒉呆子。《何典》第七回:“只是做那寻章摘句的书讹头,却终无了局。”
    • 10.
      迭见层出释义:屡次出现。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三·摘句图》:“予讀 施愚山 侍讀五言詩,愛其温柔敦厚,一唱三歎,有風人之旨。其章法之妙,如天衣無縫……至於清詞麗句,疊見層出。”

摘句造句

1.看得出来,村长的讲话稿是他自己写的,一点儿没有寻章摘句的痕迹。

2.寻章摘句、吹毛求疵不是真正的翻译批评。

3.这个学生,才思敏捷,词意清新流畅,写文章时,没有丝毫的寻章摘句痕迹。

4.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

5.他真是个怪人,读书时专爱寻章摘句

6.读书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

7.写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只是寻章摘句是没有用的。

8.要多读好书,要寻章摘句,要静心思考,要勤记感悟。

摘句(zhai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摘句是什么意思 摘句读音 怎么读 摘句,拼音是zhāi jù,摘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摘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