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桑释义:⒈传说中的三株桑树。《山海经·海外北经》:“欧丝之野 在 大踵 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三桑无枝,在 欧丝 东,其木长百仞,无枝。”此无枝之三桑又见《北山经》、《大荒北经》。⒉三株扶桑。扶桑为古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后因以“三桑”喻众辅臣。明 夏完淳《南越行送人入闽》:“古南 越,武夷 太姥 神灵穴,苍茫八柱倒江河,沆漭三桑扶日月。”按,清 顺治 二年(1645年),南明 郑鸿逵、黄道周、张肯堂 等拥立 唐王 朱聿键 于 福州 即皇帝位抗 清,故云“三桑扶日月”。
- 2.
丕构释义:犹大业。《新唐书·刘蕡传》:“朕顾唯昧道,祗荷丕构,奉若謨训,不敢怠荒。”《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鄂王 轻捨宗祧,不克负荷,洪基大宝,危若缀旒,须立长君,以绍丕构。”《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朕嗣服丕构,君临万邦,失守宗祧,越在草莽。”胡三省 注:“丕,大也。构,立屋也。《书·大誥》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丕构之语本诸此。”
- 3.
堂基释义:《书·大诰》“厥子乃弗肯堂”孔 传:“子乃不肯为堂基。”后以指基础。
- 4.
构堂释义:《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 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因以“构堂”喻先人的基业。
- 5.
眩人释义:魔术师。《汉书·张骞传》:“而 大宛 诸国发使随 汉 使来……以大鸟卵及 犛靬 眩人献於 汉。”颜师古 注:“眩,读与幻同。即今吞刀、吐火、植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是也。”清 周亮工《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诗:“百年但欲为愚鬼,倏忽谁能认眩人。”
- 6.
肎构释义:语出《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原谓建造房屋,后亦用以指营缮。
- 7.
肯堂释义:见“肯堂肯构”。
- 8.
肯构释义:见“肯堂肯构”。
- 9.
至契释义:⒈意气极相投合。《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并非舍间的事,却是位至契好友;因他家现无男丁,所以就在荒塋,代他料理。”⒉交情极深的朋友。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王文肃密揭之发》:“王宇泰 肯堂 为 文肃 至契,已居馆元。”清 李渔《慎鸾交·计竦》:“小侄与令郎忝在同年,又称至契,不但该行侄礼,还当曲尽子情。”
- 10.
蚤作释义:⒈早晨起身。 蚤,通“早”。《礼记·檀弓上》:“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二一:“赵肯堂 亲见 鲁直 晚年悬 东坡 像於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⒉提早起身;早起干活。蚤,通“早”。《管子·弟子职》:“少者之事,夜寐蚤作,既拚盥漱,执事有恪。”唐 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
- 11.
郁冈释义:帖名。即《郁冈斋帖》。明 万历 三十九年 王肯堂 摹勒,管驷卿 刻石。半木半石,后并入《真赏斋帖》,火 后刻石,凡十卷。清 周亮工《题许有介急就帖》:“近帖惟《停云》出待詔手勒,故声出《戏鸿》《鬱冈》上。”
- 12.
黄尘释义:⒈黄色的尘土。《后汉书·马融传》:“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唐 王昌龄《塞下曲》之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⒉比喻俗世;尘世。唐 聂夷中《题贾氏林泉》诗:“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明 高启《江上晚眺图》诗:“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清 周亮工《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诗:“看尽黄尘迷不得,相期破衲老江滨。”⒊犹黄泉。清 蒋士铨《空谷香·怀香》:“黄尘碧落两难凭,神仙有数,生死无常,那不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