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搜访 搜访的意思
sōufǎng

搜访

简体搜访
繁体搜訪
拼音sōu fǎng
注音ㄙㄡ ㄈ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ōu,(1) 寻求,寻找。【组词】:搜集。搜寻。搜求。搜讨。搜罗。搜刮。搜索枯肠。(2) 检查。【组词】:搜查。搜身。搜腰。搜捕。搜索。

访

fǎng,(1) 向人询问,调查。【例句】:访求(探访寻求)。访员(记者)。搜奇访古。(2) 探问,看望。【组词】:访视。访问。访晤(探访会晤)。探亲访友。

基本含义

积极主动地寻找和探访信息或线索。

搜访的意思

搜访 [sōu fǎng]

1. 寻访;访求。

搜访 引证解释

⒈ 寻访;访求。

《晋书·山涛传》:“涛 甄拔屈隐,搜访贤才,旌命三十餘人,皆显命当时。”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有詔:‘ 齐 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张宜刘升道》:“余喜搜访乡里旧事,曩有《钓游丛话》之辑,因细碎不能成卷,置之篋中。”
徐迟 《火中的凤凰·劫馀一》:“﹝ 郑振铎 ﹞年将四十,别无嗜好,就好搜访书籍。”


搜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夹袋中人物释义: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謁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宋史·施师点传》:“师点 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 蜀 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 士之贤者,使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后成为收揽人才以备选用的典实。
    • 2.
      宦辙释义:指仕宦之路;为官之行迹、经历。明 宋濂《故民匠提举司知事许府君墓志铭》:“命书既下,州人士具壶觴以为寿。府君笑曰:‘吾秋髮种种矣,倘何情落宦辙哉?’辞弗赴。”明 李东阳《<洛阳刘氏族谱>序》:“先生尝闻之曾大母,仅得其世系名爵。又於宦辙所经,搜访遗跡,亦间有所得。惧其久而益忘,乃用 欧阳 氏例为谱图而传之。”清 赵翼《树斋述庵奉使秦邮别后却寄》诗:“人间朋游乐,此可入画谱。宦辙一朝分,相望万里阻。”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七:“三十华年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 3.
      搜访释义:寻访;访求。 《晋书·山涛传》:“涛 甄拔屈隐,搜访贤才,旌命三十餘人,皆显命当时。”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有詔:‘齐 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张宜刘升道》:“余喜搜访乡里旧事,曩有《钓游丛话》之辑,因细碎不能成卷,置之篋中。”徐迟《火中的凤凰·劫馀一》:“﹝ 郑振铎 ﹞年将四十,别无嗜好,就好搜访书籍。”
    • 4.
      罔冒释义:欺骗冒充。 《隋书·苏威传》:“復言 威 以曲道任其从父弟 彻 肃 等罔冒为官。”《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闽 主曰:‘朕知之久矣。今以委卿,择贤而授,不肖及罔冒者勿拒,第令纳赂,籍而献之。’”胡三省 注:“罔冒,谓欺罔伪冒而求官者。以事理之所无而欺上,谓之罔;假他人之所有以饰伪,谓之冒。”宋 王禹偁《搜访唐末已来忠臣子孙诏》:“人或罔冒,国有刑章,凡在守臣,副台深旨。”
    • 5.
      起总释义:积聚,聚集。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九》:“苟能搜访侵收之人,籍没其家产,从重问遣,则钱粮逐年起总矣。”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九》:“府县若要钱粮起总,第一须禁粮里侵收。”
    • 6.
      问遣释义:问罪发配。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掩父亲因拿姦夫,杀了淫妇,被官司问遣迭配 沙门岛 去。”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九》:“苟能搜访侵收之人,籍没其家产,从重问遣,则钱粮逐年起总矣。”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记风俗》:“西乡富民 马可观 扛打生员 刘致和,此以强暴凌孤寒,诸生声之有司,从重问遣。”
搜访是什么意思 搜访读音 怎么读 搜访,拼音是sōu fǎng,搜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搜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