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亲 [ròu qīn]
1. 特指父母。
肉亲 引证解释
⒈ 按,亦为较近的亲属的通称。按,亦为较近的亲属的通称。
引特指父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幼学诗·敬肉亲》:“积穀防饥日,养儿防老时。孝亲生孝子,报答十分奇。”
例如:我们两家本是肉亲。
肉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恩恩爱爱释义:形容夫妻感情深厚或骨肉亲情。
- 2.
抛舍释义:抛掉;舍弃:怎么也抛舍不下骨肉亲情。
- 3.
文章伯释义:对文章大家的尊称。唐 杜甫《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宋 曾巩《寄致仕欧阳少师》诗:“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元 薛昂元《殿前欢·冬》曲:“十年前一秀才,黄齏菜,打熬到文章伯。”清 黄遵宪《玄武湖歌和龙松岑》:“承平公子文章伯,酒龙诗虎争崔嵬。”
- 4.
枉为人父释义:不配做父亲,一般是指做父亲品行不端,不能为子女表率,或者不顾骨肉亲情弃子女于不顾。
- 5.
肉亲释义:特指父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幼学诗·敬肉亲》:“积穀防饥日,养儿防老时。孝亲生孝子,报答十分奇。”按,亦为较近的亲属的通称。如:我们两家本是肉亲。
- 6.
莲耦同根释义:比喻有血肉亲缘关系。
- 7.
蠲恤释义:免除赋役,赈济饥贫。明 李东阳《明故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李君士常墓志铭》:“﹝ 李士常 ﹞上疏言 怀庆 诸府民父食子,兄食弟,骨肉亲党相噬死,徙十六七,虽蒙赦宥,宜大肆蠲卹,庶他变可弭。”清 魏源《圣武记》卷九:“自后,川、陕、湖北 屡年蠲卹,视此不悉书。”
- 8.
骨肉亲释义:指血统关系亲密的家人,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唐 杜甫《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廻君是同舍客,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明 刘基《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诗:“岂无骨肉亲?太半生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