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 [qì yùn]
1. 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例以气韵胜。——蔡元培《图画》
英[flavor;]
气韵 引证解释
⒈ 指文章、书画的风格、意境或韵味。
引《南齐书·文学传论》:“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
《北史·文苑传序》:“及 太和 在运,鋭情文学,固以頡頏 汉彻,跨躡 曹丕,气韵高远,艳藻独构。”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南史》:“数年间,稍入诗境……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画﹞气韵生动,意想超拔。”
⒉ 指人的神采和风度。
引唐 孟郊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数僧宴坐,寂嘿於泉石之间,引而与语,殊无纤介世俗间气韵。”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翫赏》:“扬鸞飞凤,谩夸水月精神;控鹤乘云,亦有烟霞气韵。”
欧阳山 《苦斗》六十:“但是她那灵慧、矫捷、轻盈、安祥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
⒊ 气味;味道。
引宋 陶穀 《清异录·熏燎》:“林邑、占城、闍婆、交趾 以杂出异香,剂和而范之,气韵不凡。”
明 袁宗道 《上方山二》:“寺僧争设供山肴野菜,新摘便煑,芳香脆美;独不解饮茶,点黄苓芽代,气韵亦佳。”
国语词典
气韵 [qì yùn]
⒈ 文章、书画的风格、韵味。
引《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
⒉ 人的神采气度。
引唐·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气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丽气释义:⒈壮丽的气象。⒉秀丽的气韵。
- 2.
仙品释义:⒈稀有罕见的非凡之品。唐 谢邈《谢人惠琴材》诗:“七弦妙制饶仙品,三尺良材称道情。”《宣和书谱·女仙吴彩鸾》:“彩鸞 为以小楷书《唐韵》……字画虽小,而宽绰有餘,全不类世人笔,当於仙品中别有一种风气。”清 龚自珍《跋唐人临晋本黄庭经》:“此卷之为 唐 临 晋 蹟,不在缺笔一证,审其气韵,殆仙品也。”⒉指非凡的气质和姣美的姿容。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⒊仙人的品级地位。唐 薛用弱《集异记补编·叶法善》:“某 东海 龙也,天帝所敕,主八海之寳,一千年一更其任,无过者超证
- 3.
仙骨释义:⒈道教语。谓成仙的资质。《太平广记》卷五引 晋 葛洪《神仙传》:“於是神人授以素书……凡二十五篇,告 墨子 曰:‘子有仙骨,又聪明,得此便成,不復须师。’”唐 许浑《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诗:“寻仙在仙骨,不用废牛刀。”⒉比喻超凡拔俗的气质。唐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⒊喻不同凡响的艺术特质。清 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张南华 前辈真天才……今所流传诗画,气韵絶高,自有仙骨。”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一有变化,即非永久,说文学独有仙骨,是做梦
- 4.
六法释义:中国古代品评绘画的标准。南齐谢赫在《画品》中列举的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 5.
六要释义:古代画论所总结的绘画的六个要领。其说有二:(1)五代 荆浩《笔法记》:“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2)宋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所谓六要者: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捨短六也。”其说本 南朝 齐 谢赫 画家六法。参见“六法”
- 6.
凌跨释义:⒈犹超越。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卫协》:“古画皆畧,至 协 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而妙有气韵。凌跨羣雄,旷代絶笔。”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杜子美、李太白 以英伟絶世之资,凌跨百代。”明 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唐 初承 陈 隋 之弊,多尊 徐 庾,遂至頽靡不振……而 卢昇之、王子安,务欲凌跨三 谢。”赵朴初《阳春曲》:“水边林下舞羣仙,飞动意,凌跨两千年。”⒉淩跨:超越。清 陈田《<明诗纪事丁籤>序》:“论者谓 弘 正 两朝,人才杰出,如 王伯安 之理学勋业,杨升庵 之博雅
- 7.
古拙释义:古朴少修饰:这幅画气韵古拙,大概出自名家之手。 这个石刻形式古拙,看来年代很久远了。
- 8.
室雅兰馨释义:指屋室(装潢)典雅(仿佛有)兰花的清香。兰花素来以其淡雅的气韵和清新的馨香而被人所喜,这里应该是强调居室布置的素洁而典雅,富有兰花的高洁气质感。
- 9.
思韵释义:才识气韵。
- 10.
摄画释义:一种摄影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兼有摄影的细腻逼真和传统中国画的章法、气韵的双重特色。采用一种特殊的色素,在丝绢和宣纸上显示影像,可长期收藏。由今人 华国璋 创始。
- 11.
格韵释义:格调气韵。
- 12.
气格释义:⒈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 ⒉指人的气度和品格。
- 13.
气调释义:⒈气概,风度。 ⒉气韵,才调。⒊语气声调。
- 14.
气韵释义: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气韵生动。画面简洁,气韵无穷。
- 15.
沈雄释义:⒈亦作“沉雄”。沉毅雄健。《后汉书·顺阳怀侯嘉传赞》:“齐武 沉雄,义戈乘风。”宋 叶适《东塘处士墓志铭》:“君轩岸沉雄,言动未尝妄。”清 龚自珍《书番禺许君》:“其物产英诡,其人沉雄多大略。”景梅九《罪案》:“论他年纪,不过二十岁,看起来,好像极有阅历的老成人,气象沉雄,迥异寻常。”⒉深沉雄浑。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南史》:“数年间,稍入诗境,调体超间,情致兼美,如 并 燕 老将,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屈原 氏兴,以瑰奇浩瀚之才,属纵横艰大之运,因牢骚愁怨之感,发沉雄伟
- 16.
玄韵释义:高尚的气韵。
- 17.
素韵释义:高雅的气韵。
- 18.
缣素释义:⒈细绢。 可供书画。晋 葛洪《抱朴子·遐览》:“縑素所写者,积年之中,合集所见,当出二百许卷。”南朝 梁 虞龢《论书表》:“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写 河上公《老子》,縑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吴道子》:“气韵雄壮,几不容於縑素;笔迹磊落,遂恣意於壁墙。”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五:“米元暉 善画,能以古为今,盖妙於薰染縑素。”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篇卷》:“大约篇从竹简,卷从縑素;因物定名,无他义也。”⒉指书册或书画。南朝 梁 虞龢《论书表》:“縑素之工,殆絶於昔。”宋 陈鹄《耆旧续
- 19.
苍秀释义:⒈青翠秀丽。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平山冷燕》第七回:“一日,行到 山东 汶上县,见一簇林木苍秀。”⒉形容书法绘画等苍劲俊秀。清 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蜀徼访碑图》,嘉兴 布衣 文后山 鼎 所作也,时年八十有一,老笔苍秀。”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徐天池白描钱帖册子》:“﹝其帖﹞仿 李龙眠 白描,绘为故实,笔法苍秀,气韵生动,洵称妙品。”
- 20.
诗仙释义:才情高超、气韵飘逸的诗人,如称唐代诗人李白为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