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野战军 野战军的意思
zhànjūn

野战军

简体野战军
繁体野戰軍
拼音yě zhàn jūn
注音ㄧㄝˇ ㄓㄢˋ ㄐㄩㄣ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ě,(1) 郊外,村外。【组词】:野外。野景。野游。野趣。野餐。野战。四野。郊野。(2) 界限,范围。【组词】:分野。视野。(3)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组词】:朝野。下野。在野。野史。(4)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组词】:野蛮。粗野。(5)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组词】:野心。(6) 不受约束。【例句】:心玩儿野了。(7)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组词】:野生。野兽。野味。野花。野菜。

zhàn,(1) 打仗。【组词】: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组词】:论战。争战。(3) 发抖。【组词】:战抖。寒战。胆战心惊。(4) 姓。

jūn,(1) 武装部队。【组词】: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组词】:劳动大军。

基本含义

指在野外作战的军队,也可用来比喻在艰苦条件下奋斗的团队。

野战军的意思

野战军 [yě zhàn jūn]

1. 指能适应在广大地区机动作战的军队。

[field army;]

野战军 引证解释

⒈ 适应广大区域机动作战的正规军。

毛泽东 《关于辽沉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担负歼灭四十个旅左右(他们七月歼灭的七个旅在内),并攻占 济南 和 苏北、豫东、皖北 若干大中小城市。”


国语词典

野战军 [yě zhàn jūn]

⒈ 经训练适合在野外作战的军队。


野战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野释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略称。
    • 2.
      东北野战军释义:见“第四野战军”。
    • 3.
      军分区释义:在省军区或相当于省一级的军区范围内所划分的军事区域。军分区一般同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的行政区划相一致。毛泽东《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迅速在西 满、东 满、北 满 划分军区和军分区,将军队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管桦《老营长轶闻》:“抗 日 战争时,我们军分区警卫营长 武英俊,每次往火线上调动部队,他都像个逞强的小孩子那样,向着弹雨纷飞的战场,挺直着腰板儿,站在高岗上,拿望远镜观察敌人。”
    • 4.
      地方部队释义:也称“地方军”。在一定的地区性范围内执行军事任务的军队。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编有地方部队,但名称和编制不尽相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地方部队隶属于省军区。平时主要负责本地区的警卫、守备和维持地方治安任务,开展训练民兵和群众工作;战时主要配合野战军作战,并且率领民兵就地坚持斗争,随时准备改编为野战军。
    • 5.
      孟良崮战役释义: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蒙阴东南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 此役歼敌32,000余人,击毙敌师长张灵甫。
    • 6.
      淮海战役释义: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最大战役之一。此次战役,国民党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集结的和以后增援来的兵力共8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以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华东野战军围歼敌第七兵团,迫使敌三个半师在台儿庄、枣庄地区起义。第二阶段是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歼敌第十二兵团;华东野战军将由徐州西逃的敌三个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并将其一个兵团歼灭。第三阶段是华东野战军歼灭永城东北青
    • 7.
      第三野战军释义:解放战争时 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原为山东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1947年初正式组成 华东野战部队。1948年11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春又整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1947年发动孟良崮战役,歼敌七十四师,震动全国。1948年与中原 野战军一起,发动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中和中原地区。1949年4月和第二野战军共同发起渡江战 役,解放南京、杭州、上海。接着挺进福建,至1949年10月解放了华东和沿海大部分岛屿。
    • 8.
      第四野战军释义:解放战争时 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原称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1948年11月改编为东北 野战军。1949年春整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1948年发动辽沈战役,歼敌 47万人,解放了全东北。接着,挥师入关,同华北野战军一道发动平津战役,攻克天津,解放北平。1949年5月又横渡长江,解放武汉、长沙。9月至12月参加解放广东、广西战役。后第四野战军一部又参 加了西南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
    • 9.
      罗瑞卿释义:(1906—1978)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 四川南充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到苏区,曾任红军大队长,纵队、师和军的政治委员。长征中任一方面军保卫局长等职。1940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建国后,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党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1978年8月3日病逝。
    • 10.
      辽沈战役释义: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最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时,国民党正规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44个师,48万余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的兵力,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首先歼灭了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锦州之敌。锦州解放,迫使长春守敌一部起义,大部投降。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立即回师,将从沈阳来援锦州之敌消灭于黑山、大虎山及其以东地区。随后又乘胜解放了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 11.
      邓小平释义:(1904-1997)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四川广安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先后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由于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当时的“左”倾领导撤销职务。1934年参加长征,次年出席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一二九师政委,同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太行、太岳、冀南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
    • 12.
      野战军释义:⒈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用的对执行全国机动作战任务的陆军部队的称谓。与“地方军”相对。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的战略战役军团。是作战部队最高一级建制单位,由若干个兵团或军组成,隶属于中央军委。如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等。
    • 13.
      陈毅释义:(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一南昌起义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团党代表。1928年4月,协助朱德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同毛泽东胜利会师。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并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抗战时期历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军长。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
    • 14.
      陈赓释义:(1903—196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庶康,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任红军第四方面军师长,1932年负伤赴上海就医,次年被捕,拒绝蒋介石的诱降,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回到中央苏区。长征中任军委干部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
    • 15.
      陶铸释义:(1908—1969)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祁阳人。1926年入黄埔军官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曾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3年5月,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被营救出狱。出狱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后创建了鄂中游击区。1940年到延安,先后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和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辽宁、辽吉、辽北等省省委书记,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等职。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
野战军是什么意思 野战军读音 怎么读 野战军,拼音是yě zhàn jūn,野战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野战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