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例句】: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①古代狱官,法官。②道理,规律。③惩治。④星名。)
héng,(1) 秤杆,泛指秤。【组词】: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2) 称量。【例句】: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3)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组词】:权衡。衡情度理。(4) 平,对等。【组词】:平衡。均衡。(5) 指北斗星。【例句】:衡汉(北斗星和银河)。(6) 古同“横”,纵横。
nú,(1) 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组词】:农奴。奴隶。奴婢(男女奴仆)。奴颜婢膝。奴性。(2) 像对待奴隶那样地。【组词】:奴役。奴使。(3) 使人甘受奴役地。【组词】:奴化。
1.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⒈ 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引《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 太守 李衡”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唐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诗:“远岸平如翦,澄江静似铺。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